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典型示范 > 人物榜 > 正文
陈建民:创新水稻育种技术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2-12-01 17:52:19  周霞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东南网11月29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周霞 记者 张立庆)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水稻分子设计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责任专家——陈建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带领团队深耕理论探索和创新,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开展优质水稻精准育种及规模化制种技术研究等工作,先后参加承担3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水稻生物育种重大专项以及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等水稻育种研究课题,带领水稻育种科研团队努力拼搏,取得丰硕成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陈建民在田间察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在传承中创新育种技术 极大提升福建省优质稻育种水平

育种,是实现种业振兴的重要环节。优良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陈建民与团队在普遍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同时,开发、应用了水稻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通量、低成本的水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一批优质稻新种质和育种模块材料,为培育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与积淀,陈建民领衔的育种团队已育成112个优质水稻品种、133次通过国家或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我国南方稻区推广应用3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稻谷100万吨以上,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我们团队近年来培育的高档优质水稻新品种,如福泰736、福泰768、福泰8522、田黄101、青阳3号和金油占等,已经开始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仅福建省每年就种植20多万亩。与原有品种相比,这些水稻新品种不但株形好、产量高、抗性强,而且品种优、米饭适口性好,深受农民喜爱。”陈建民说。

“2022年,我们团队在福建主要产粮区建立10个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辐射推广优质稻金油占、福泰738、田黄101、泰谷优466和泰丰优736等优质稻20多万亩,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2020年以来,田黄101、金油占、泰谷优624和金泰香丝先后获得福建省优质稻米金奖或银奖。这些新品种不仅米质优、口感好,而且具有早生快发、分蘖强、植株矮壮、适宜直播等优点。上述优质稻新品种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后,将极大地提升我省优质稻的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并为进一步开展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广杂交水稻轻简制种技术 助力种业振兴

福建闽西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种子生产,系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势产区。长期以来,福建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优越,地理条件独特,同时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娴熟的生产技术及宽松的政策扶持,使三明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2021年制种面积达28.8万亩、产量6370万公斤,分别约占全国的17.9%和24.0%、福建省的90%,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建宁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第一超级大县(14万亩),宁化、泰宁和尤溪制种面积超过现有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3万亩)。

近年来,三明市涌现出一批制种专业大户,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劳动力缺乏,导致秧苗移栽不及时、移栽质量差,制种难获高产稳产且效益降低。为破解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力紧缺、比较效益低、丰产稳产性不高、制种基地难以巩固等难题,2018年以来,福建省现代水稻产业体系种子生产岗位专家陈建民团队在泰宁、建宁、尤溪和邵武等地,建立冈8优316、智两优533、智两优618、智两优622、菁两优533、两优7816和杉谷优533等优质稻母本机插、母本直播百亩高产制种示范片12片,开展母本直播、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核心示范片面积2436亩,平均每亩增收节支420-480元,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陈建民在杂交水稻母本抛栽制种现场示范暨新技术培训会现场(右起第五位)。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12日,陈建民带领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种子生产岗位专家团队赴泰宁县下渠镇新田村开展杂交水稻母本抛栽制种技术培训,泰宁县30多名制种技术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上,陈建民详细讲授了山区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现场观摩母本抛栽的作业效果,并就软盘育秧、大田除草、肥水管理以及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面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队一行还向农户发放制种技术资料150多份。参加培训的农户和技术员认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知识易于掌握,在生产中切实可行。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也成为生物所向生产一线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也是省农科院对国家级制种大县泰宁进行科技服务的新方向。为使农业生产技术在基层落地生根。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种子生产岗位专家团队通过现场技术培训和发放资料,让科技下乡,服务农民,使农户真正掌握高效省工的现代化制种技术,对降低杂交水稻制种成本,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陈建民在福建省粮食产能区优质稻示范片现场(左起第四位)。受访者供图

科企合作让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种业振兴,必须培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力的种子行业“领头雁”。推进科企合作,抓好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更能提升民族种业的影响力。

为此,陈建民育种团队加强与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发挥种业企业贴近市场、了解最新需求的优势,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争取效益最大化。陈建民团队负责搞研发、做品种,牢牢把握最前沿的科研方向;科荟种业搞销售、做推广,及时反馈最新兴的市场需求。今年,陈建民团队在福建省内及南方稻区建立优质稻百亩、千亩高产示范片10个,重点示范智两优618、智两优615、菁两优533等优质稻新品种,核心示范片面积4266亩,其中已有多个品种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市场前景好。

“每到忙碌的季节,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工作。白天下田,针对水稻看表现、找类型、筛品种、数穗率等,晚上整理数据,还经常到实验室做分析。一季赶一季,一年的时间很紧凑。”陈建民认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确定的工作成果造成农业领域年轻人较少,缺乏年轻的视角与活力,即使是已入行的年轻人也鲜有下田的意愿。因此,科企合作也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方式。

“福建是水稻育种强省,却是种业弱省,多数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如福建持证种子企业136家,但至今只有1家属于农业部发证的育繁销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整体处于全国落后地位。受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我们耕地面积相对其他省份较少,我们的农业和种业要做出福建特色和品牌才能更有出路。我们也会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陈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