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盾村阻击战纪念公园。记者 池远 摄 人物名片 去年,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新一届班子组建,队伍更加年轻。“80后”卓玉辉辞去罗源县城的工作,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卓成斌过去担任了两届村支书,十年前他返乡与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卓依松,一起创办了松峰生态农业专 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满盾阻击战旧址讲述一段红色历史;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凭借明清建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这里是生态田园,小龙虾从荷田里“游”向城市,茭白等农作物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我们这里的小龙虾供不应求,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卓玉辉日前告诉记者,村委带领村民们挖掘老区村、临近宁德主城区等优势,唱响乡村振兴曲,打造福州人的旅游新点位和宁德人的“后花园”。 旧址谱新篇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福州市审计局、罗源县住建局、中闽水务、邮储银行等十多家单位纷纷与满盾村开展结对共建,这源于村里有“满盾阻击战”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村里不仅有古树林休闲公园,还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满盾阻击战纪念公园。 “通往纪念碑的台阶,先是19级,接着是34级,纪念碑的高度是8.17米,连起来寓意1934年8月17日。”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一段红色历史徐徐展开。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之后继续北上,国民党追兵尾随而至,双方在满盾村展开激战。红军断后部队依托山地顽强阻击有飞机增援的敌人,确认大部队安全转移后,才趁着夜色撤往宁德方向。满盾因这场阻击战而载入史册。 村委会副主任卓成斌听着长辈口中的红军故事长大。“能否将红色历史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卓成斌说,自2015年担任村干部后,他脑海中的这个想法就挥之不去。 在卓成斌和中房镇沟通,咨询党史专家,并请来规划人士反复推敲后,村里就赶紧在满盾阻击战旧址上建设红色文化公园。满盾阻击战纪念公园于去年7月建成开放,不仅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了红色研学平台。 满盾阻击战纪念公园将开展二期和三期建设,延伸3000米步道至当年红军位于山上的阻击阵地战壕,在丰富公园红色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感悟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古厝唱新曲 满盾村还有一座座古民居,古厝依山而建,青砖飞檐马鞍墙,气势磅礴。 “村里较好地保存着30多栋古厝,以村西北连片的古厝群最为壮观。古厝群共有5座古宅,由清朝雍正年间卓泽禄家族建成,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卓玉辉说。 满盾村是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之一,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卓氏开闽始祖宏公的第六子洛公徙迁满盾村,卓姓在此开基兴族,名人辈出,古有名医卓仕卿,今有科学家卓益忠,卓益忠曾参与“两弹一星”研究。 如今这些古厝在进行保护性修缮,整个工程年内完工。中房镇满盾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林先说,村民保护古厝的意识逐渐加强,多户村民主动对自家古厝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古厝群修缮后,村里将引入古民居专业运营团队。另外,由原村小学闲置教学楼改造的民宿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将提供28个客房及配套餐饮服务,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荷田说丰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福建人吃的小龙虾大多来自湖北、江苏等省外地区。殊不知,在中房镇高山上产出的福建本土小龙虾品质更高。在满盾溪两旁,有1000亩荷花田,村民们从田里捞出一只只硕大鲜活的小龙虾,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我们在荷花田里套养小龙虾,实现一田双收!”中房长晟立体农业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郑长鸣说,荷花田每年还有卖莲子的收益,两项加在一起,每亩年收入5000元。 “对村里来说,小龙虾养殖带来了多重收入,村财增加了,村民每亩每年可以拿到400元租金收入,还可以通过捕捞小龙虾增加务工收入。另外,一些村民还跟着从事‘荷虾共生’养殖。”卓成斌说,村里不仅有养殖业,还有茶叶、茭白等产业。 满盾素有“茭白之乡”的美誉。10年前,在宁德做水产销售的卓成斌回到村里,与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卓依松,一起创办了松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带领村民种茭白,通过改良传统品种、引进新品种,实现茭白采收由一年单季到一年三季的转变。合作社还建成茭白交易中心和100吨冷藏库,目前满盾村正在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记者 欧阳进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