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畲族村为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集镇所在地,村内辖区有21个村民小组,共446户2026人,系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治平畲族村致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有抓手,传承文化有载体,生态文化有成效,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 聚焦党建引领,推动“组织强村” 抓实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维护村民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程序关、审核关,优化党员结构。做好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切实履行职责担当。村“两委”干部积极参加各项廉政教育活动,强化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民主决策。持续改进工作作风,重大项目及决策经“两委”研究,村民大会表决再执行,强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聚焦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富村” 稳“一产”。完成撂荒地复垦178亩,确保基本农田全部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依托洪峰专业合作社,加强竹林下种植120亩黄精的管护,培育林下经济种植示范片。流转土地20余亩,种植草本类、木本类畲药,打造集科普、观赏、应用为一体的畲药谷。复垦撂荒地120余亩,发展种植互叶白千层、金油提炼及黄豆套种项目,实现村民(合作社成员)家门口就业,促进村财村民增收。扩“二产”。立足全乡资源,积极探索,推动建设7000余平方米厂房,租赁给畲福韵竹制品有限公司,发展竹胶板生产,2022年新开发出竹家具、竹工艺品,企业年产值达2200余万元。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带动村财年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全乡160人就业和500户竹农增收。活“三产”。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并秉持在规划中追寻文化,在项目建设中植入文化。改建原有占地面积1176平方米的治平街上原茶叶厂,打造吃、住、研、学一体的文旅康养研学基地。将山与田融为一体,打造畲客农耕乐园,建设望乡小筑(民宿)、畲族建筑标本群、刀耕火种园、畲药谷、畲族客家谚语长廊、百竹园、520民族团结进步雕塑等文旅业态,并配套建设登山步道、栈道、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推进江下坝百亩农田建成客家农耕园,播种油菜花,打造百亩油菜花田。坚持以文塑旅,积极引入业态,将畲乡古山寨建成了县级森林康养基地,金凤凰山庄被评为市级三星级森林人家。 ![]() 聚焦生态建设,推动“生态美村” 着力做减法。开展河道清理、道路清扫、村容村貌提升、厕所粪污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附属房、茅寮、木寮等非法搭建,开展裸房整治、立面改造等专项行动。着力做加法。对畲乡古山寨实施改造再提升,种植樱花树、楠木200余棵,修建体育健身步道3公里。实施闽江长潭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范村庄及田间弱电杆廊走线,新建街道人行分离步道护栏,新增百盏民族特色路灯,配套完善停车场、公厕,以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着力做乘法。依托县移动公司智慧乡村帮扶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数字管理体系,提升乡村的综合治理能力,打造数字化服务与信息惠农乡村振兴标杆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