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三农要闻 > 正文
福州茉莉花茶:用时代语言诠释传统色彩,以清新茶香促产业振兴
2023-04-10 15:31:18  冯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东南网4月10日报道(记者 冯韵) 近年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花茶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作为其组成部分,也被正式列入其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与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为乡村发展聚力赋能,体现当代价值。福州茉莉花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飘香万里,而自古有“天香”美誉的茉莉花作为福州市的市花,自西汉经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福州并落地生根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贯穿了福州的千百年。白花与绿叶在香气的翻滚窨提中巧妙相融,清鲜甘爽的茉莉花茶便诞生于此。

福州茉莉花茶发源于福州,始于宋,成于明,盛于清。福建代表性茶企春伦集团自清朝“生春源”商号传承至今已有七代,集团副总裁傅晓萍生于制茶世家,自幼便对福州茉莉花茶有着极深的情结。她告诉记者,福州从古时起便盛产茉莉花,再加上福州“世界茶港”的有利因素,福州茉莉花茶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优秀见证,也可以作为推动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重要因素。

多年以来,随着窨制工艺的逐步精进,茉莉花茶悄然渗透进福州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升腾出福州独有的文化色彩。

承载闽都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福州茉莉花茶是国内首个同时获得三大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早已成为诠释福州味道的最优代表之一。其中,源于宋朝的窨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过程之精细繁琐,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福州茉莉花茶的精髓。

窨制,共包含“平、抖、蹚、拜、烘、窨、提”七道工序。上等茉莉花茶须经伺花、筛花、茶坯处理、窨花、通花、起花、茶花拼和、提花等上百个流程,以花香为魂,以绿茶为坯,每一次结合都需要8至12个小时,直至茶坯吸饱茉莉花的香气,最终去花留茶,生成入口鲜香醇甜的茉莉花茶。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品尝到茉莉花茶甜如冰糖的“春天的气息”。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福州茉莉花茶如今不仅承载着闽江畔源远流长的闽都文化,也推动着福州乡村振兴的繁荣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期间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在福建,不乏同永泰县梧桐镇的“最美乡村”春光村一般正切实践行这一点的小乡村,它们纷纷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带领下,面貌已焕然一新。

2012年,春光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带动下,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春伦集团,通过将土地流转,打造了180余亩茉莉花种植基地及相应配套措施,为当地150余户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全村年均收入增加超100万元。清远茶香也不断助推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春光村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成功打造当地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助力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曾经的偏远小山村如今已改头换面,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绘出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春光村并不是唯一通过走“茉莉花茶”路致富的乡村。通过创建农村合作社等方式,春伦集团将单户茶农组织起来,已建立覆盖省内10个基地、2个茉莉花田基地,实现茶园4.2万亩的规模化生产,2022年年生产量达450多万公斤,共带动周边10余万亩茶园的发展,带动了10多万茶农就业与可观的收入。

image.png
image.png
春伦茉莉花基地 春伦供图

傅晓萍介绍道,福州茉莉花茶的产业链往往从助农脱贫开始,集团将农户手中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吸引村民重回茶叶种植行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让茶农掌握科学种茶技术,保证村民收入;此外,挖掘并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与景观特色,将茶山基地的一部分投入文旅,推动当地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丛茉莉花,一簇绿叶梗,清雅的茉莉花茶推动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产业振兴,帮助了千千万万户村民化“闲”为“钱”。沉淀在清透茶汤里的闽都文化底蕴,激荡起了无数振兴乡村的回音。对此,傅晓萍颇有感触,“从一产开始,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户。如果不把一产农户的链头稳固好,无论是做文化、做科技、还是做产业,都是没有足够夯实的基础的。”

茶香经人手 谁语无人知

福建的生态条件十分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被称为产茶大省,茶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傅晓萍的心中,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必须要用到福州本地产的茉莉鲜花,“生长的地域不同,茉莉花的香气就不一样,窨制出来的茶也不一样。之所以说是‘福州茉莉花茶’,就必须要用福州的茉莉花去窨制出来。”

然而,受天气与花季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链头上保证茉莉花的高质量产出并非一件易事。茉莉花存在花季差异,每年的5月起才是茉莉花的采摘季,但气候条件不理想时,得待6月后方可采收。这便意味着一旦本年的天气不佳,茶厂在制茶过程中只得“等花”。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在技术、工业化生产设备上均做了不少提升,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投入现代技术,形成了成熟的现代化产业链。但傅晓萍认为,科技技术与传统手工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拿采茶机来说,在收割的时候极易‘一刀切’,常常把苦涩的茶叶梗也连带着摘下来。”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即使在第一道省去人工,后期仍然要使用人工去筛除。”这么做无疑需耗上双倍的时间与人力,因此在她眼里,传统手工依然有许多先进技术也比不上的地方。


村民采收 春伦供图

这也是为何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一直十分看重一产源头的缘故。对于福州茉莉花茶来说,优质新鲜的茉莉花是制作工序中必不可缺的主体。唯有保证鲜花的质量,才能保证茶叶的醇香。而在采收这一环节中,村民的参与则显得尤为重要。

换而言之,茶产业及其配套产业链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乡村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小小的茉莉花茶;与此同时,福州茉莉花茶的传承与发扬也同样离不开乡村的力量。

茶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着十分深厚的意义,茉莉花来源于西方,而茶叶来源于东方,福州茉莉花茶的诞生造就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杰出代表。时代在不断进步,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作为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福州茉莉花茶搭起了福州走向全国、通向世界的桥梁。茶香清远,生生不息,借助乡村力量的推动,福州茉莉花茶才能将每一缕清香飘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用时代语言诠释传统文化

春伦集团自清朝1858年第一代“生春源”商号开始,至第六代成立春伦集团有限公司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祖祖辈辈一直以“复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为己任,以“创造中国茶生活新方式”为愿景,让中国茶及茶文化走向世界。

在追求愿景的过程当中,春伦现今将触角开拓至青年市场,希望中国茶文化更加年轻化、更加平民化,让茶馆能够更加“随处可见”。因此,春伦先后成立了春伦大众茶馆、“馥源”以及“ITEAMO”等新茶饮品牌,将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美学以不同呈现方式相结合,创立了更为当代年轻人所接受的茶空间。

对于福州人来说,茉莉花意味着极深的家乡情结。随着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传承,春伦依然不改初心,专注于福州茉莉花茶,正是因为“我们生是福州人,所以我们要去捕捉属于福州的元素”。

作为一名“茶二代”,傅晓萍与父亲傅天龙——春伦集团创始人,有着良好的分工,“我父亲在守正,而我在创新。”她坚信茶拥有着无限可能,因此在“守正”的基础上,她不断地尝试茶产业的新业态,不断地思考中国茶可以用什么样的新方式去呈现。


image.png
春伦所创新的制茶体验 春伦供图

或许于新一代年轻人而言,氤氲在茶叶中的文化底蕴仍太过沉重;而于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来说,如何使茶元素更好地融入生活则至关重要。傅晓萍说,“我们要拥抱传统,不要去否定传统,但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赋予它新的定义。”福州茉莉花茶发展至今,已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它早已渗透进福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何为“老熟人”做“新文章”,让它在历史、当今、乃至未来的舞台上芳香永留,飘远万里,是每一位茶业人需要思考的课题。

面对这一挑战,傅晓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他们的回答,“用时代的语言去诠释传统的文化,我们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