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正文
来福建,有你好果子吃!(下)
2023-12-04 17:01: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福建派江吻海、城山相依,多样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物产,其中不乏一代代闽人运用智慧,因地制宜,耕耘出的一个个“地标”农林特产。一枚枚地理标志饱含八闽往事,又蕴藏可期未来。

上期,我们介绍了顺昌芦柑、霞浦晚熟荔枝甜、福安穆阳水蜜桃和巨峰葡萄香、永定红柿以及建宁黄花梨。本期,我们将继续行走八闽山水之间,探究福建更多“地标好果子”的故事。

德化梨

采样点涉及乡镇:上涌镇

“清末,下涌栽植德化梨。”《德化县志》里的一句记载,道出了德化县悠久的梨种植历史。

image.png

德化梨是一年一熟农产品,每年6、7月上市,果形端正,圆形,果面光滑,绿色无果锈,可溶固形物含量为11.2%。果肉具有晶莹剔透、香甜可口、细脆多汁、营养丰富等特点。

image.png

德化梨之所以种得久、种得好,离不开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戴云山脉中,全县75%以上的村驻地海拔在600~900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1847.3h,年平均气温为18.3℃,无霜期260天左右。由于戴云山和九仙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面有来自太平洋的暖气流,使得德化县早春回暖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00mm,相对湿度80%~88%,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十分适宜梨的生长。

image.png

如今的德化梨,是德化县自1996年从台湾、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新世纪、西子绿、蜜雪、翠冠等优质早熟梨新品种进行试种、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8年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德化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5、2021年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至今德化县德化梨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2.96万吨,产值2.9亿元,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南安蓬华脐橙

采样点涉及乡镇:蓬华镇

蓬华镇位于南安市西北,天柱山西麓,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这里温度、光照、降水、土壤等条件都十分适宜脐橙的生长。蓬华镇年平均温度16.5℃,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1915.8小时,无霜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达1645mm。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壤多属中性岩类风化而成的黄红壤土,质地细腻、土层深厚、盐基性物质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保水保肥供肥性能良好。

image.png

这片沃土产出的脐橙能有多好吃?蓬华脐橙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皮橙色,果面光滑,果肉脆嫩化渣,汁多清甜,深受群众欢迎。

image.png

而脐橙与蓬华的缘分,要从50年前说起。1974年,蓬华从江西赣州引进美国优良脐橙品种“纽荷尔”,经过精心栽培,蓬华脐橙种植获得成功。2018年6月,“蓬华脐橙”成为南安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2021年6月,蓬华脐橙获评“2021年度泉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今,蓬华是南安市最大的脐橙产区,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近6亿元,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image.png

仙游度尾文旦柚

采样点涉及乡镇:度尾镇

度尾镇仙游县西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山麓,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年降雨量1600—2000mm,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土壤为砖红性红壤、沙质黄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形成了优质水果特别是文旦柚生产的独特自然条件。

image.png

度尾文旦柚分为白肉和红肉两个品系。白肉品系肉皮呈淡黄色,红肉品系肉皮呈粉红色。果重800克左右,果肉细嫩,气味芬香,甜酸适度、无籽或少籽,嚼之无渣,口感极佳,并且富含营养,含有益氨基酸达18种,矿物质达11种,具有抗炎、止咳等功效。

image.png

度尾栽种文旦柚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嫁接栽种,如今,度尾文旦柚是中国三大名柚之一,莆田四大名果之一,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镇文旦柚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达4.2万吨,从业人员3.56万人,年创产值约2.7亿元,是当地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image.png

云霄枇杷

采样点涉及乡镇:和平乡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云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的美名,千年前已有之,而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美名更是誉于当时。至今,云霄枇杷仍是当地的一张名片。

image.png

是什么样的味美得以长盛千年而不衰?云霄枇杷素以早熟著称,被誉为“福建报春第一果”,果形端正,色泽鲜艳,大小均匀。果肉橙红色或淡黄白色,质地细嫩化渣、多汁,风味清甜,芳香浓郁。

image.png

云霄枇杷何以颜值、风味、品质俱佳?这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云霄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背山面海,马蹄形地形向东南开口,冬季寒流难进易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冬短无严寒,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均利于枇杷生长发育。

image.png

小小的云霄枇杷,写满了一身的荣誉。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20年,云霄枇杷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0年,云霄枇杷被纳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云霄县枇杷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超过7亿元,枇杷全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枇杷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擎”。

image.png

福清一都枇杷

采样点涉及乡镇:一都镇

一都镇地处福清市西北部,山林广袤,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平均海拔300余米,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常年雾多风少,温差大,雨水充沛,而且土质肥沃,酸碱适度,是天然无公害的水果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享誉海内外的一都枇杷。

image.png

一都枇杷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而闻名,果形整齐端正饱满、表皮通常呈橙红色,色泽鲜艳、茸毛多;果肉为橙红色,质地细嫩、化渣、多汁;吃起来甜多酸少,芳香浓郁。

image.png

目前,一都镇是福建省枇杷三大主产区的核心区之一。枇杷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约占全省的1/5。2019年一都枇杷先后获得“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20年一都枇杷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一都枇杷纳入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image.png

诏安红星青梅

采样点涉及乡镇:红星乡

果型端正,呈近圆形,色泽鲜艳光亮,手感光滑;皮薄、肉厚、核小,质地酥脆,化渣,酸味柔和纯正,无苦味——它就是久负盛名的诏安红星青梅。

image.png

诏安红星青梅不仅好吃,营养还十分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富硒更是它最大的亮点,这离不开诏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image.png

诏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素有“闽南大温室”的美称,温和的气候十分适合红星青梅的生长。县域内土壤肥沃,属酸性土壤,其中硒含量≥0.4mg/kg的富硒土壤面积达76.2万亩,为生产富硒、含硒红星青梅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条件。

image.png

诏安种植青梅,可算得上是“老手”,栽培历史要追溯至明代,民间在明清时期渐渐沉淀下来乌梅、梅酒、梅脯等传统青梅加工技术。20世纪80年代,诏安县开始大规模种植青梅,正式开启诏安红星青梅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诏安青梅产区现已成为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青梅集散地。

image.png

2001年诏安县被授予“中国青梅之乡”的称号,2013年诏安县被授予“中国海峡硒都”称号。2018年“诏安红星青梅”被认定为福建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诏安红星青梅”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1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平和琯溪蜜柚

采样点涉及乡镇:小溪镇

琯溪蜜柚是平和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创下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和出口量6个“全国第一”,因此,平和县被誉“中国柚都”。

image.png

平和琯溪蜜柚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每到金秋时节,平和县到处柚果飘香,红肉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红绵万寿柚等新品种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平和琯溪蜜柚果大、皮薄、汁多、清甜微酸、味香,果肉化口,味极永隽,深受消费者喜爱。

image.png

同样是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平和琯溪蜜柚的盛名。平和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原中央苏区县,素有“八县通衢”、“五江之源”和“漳州水塔”之称,气候温润,水量充沛,土地肥沃。小溪镇内琯溪流域的冲积平原,土质更佳,为蜜柚种植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因此平和的蜜柚就被称为“琯溪蜜柚”。

image.png

1995年,平和县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2002年7月,琯溪蜜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成为欧盟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2008年,琯溪蜜柚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20年,福建省平和县平和蜜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image.png

福州橄榄

采样点涉及乡镇:梅溪镇

福州橄榄,千年历史,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的产量最多,其中“中国橄榄第一村”——梅埔村,就位于福州闽清梅溪镇。全村现有橄榄种植面积6500亩,橄榄年产量超过3000吨,是福建乃至全国橄榄主产区。

image.png

闽清橄榄闯出一片天,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闽清位于福州市西北部,境内多山,溪流纵横,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15—20℃ ,平均无霜期303天,平均日照时数1743.9小时,平均降水量 1468.8毫米,十分适宜橄榄生长。而闽江逶迤,在闽清穿境而过,更是造就了两岸肥沃的沙质中性土壤,因此孕育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橄榄。

image.png

橄榄扎根福州千年,福州人也钟爱这种青色小果。福州人称橄榄为“福果”,既是“有福之州”的特产,又有“幸福”的吉祥寓意,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生吃时,放进嘴里,咬上几口,它的味微酸有点涩,反复咀嚼时,微酸中带有一丝丝甘甜。等咽下喉咙时,就会有一种甜甜的味道,致使嘴内生津,回味无穷。而在福州的饭店酒楼中,不少用橄榄入菜,风味独特,很受欢迎。

image.png

福州橄榄品种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等10余种,不同的橄榄“各有神通”。檀香橄榄碰牙即碎,清香四溢,食用最佳;惠圆橄榄果大肉厚,适合加工成较高级的蜜饯系列产品,长营橄榄,可加工成五香橄榄、咸橄榄等产品等等。

image.png

2011年09月13日,原农业部批准对"福州橄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福州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区、闽侯县、闽清县、罗源县、连江县、永泰县等10个县(市)区。2022年,福州橄榄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