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魅力乡村 > 正文
白石村
2024-04-22 11:16:55   来源:  责任编辑:汪游

白石村位于火田镇北部,由五个自然村组成,距县城27公里,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亩、山地9500亩,人均耕地0.7亩,大部分为梯田式耕作。全村有263户,11个村民小组,1236人,外出人口62%,主要姓氏为:何姓、庄姓、林姓,2022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村财收入10万元。村支部党员36名,村两委5名。村内森林覆盖率85%,拥有7028亩野生古茶树观光园、海拔1080米大小茂山、落差250米阳明谷瀑布、100亩古重阳木林、200亩古樟树林等自然资源。1933-1937年,白石村是靖和浦中心县委及红三团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成立了云霄县第一个党支部,有保存良好的革命标语、革命门等遗迹。此外,还拥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宋代圈寨遗迹、众多土楼、高东溪讲学遗址、白石酒厂等人文资源。白石金樱酒、大茂山茶、金柑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白石长寿粿、老酒、古茶等民俗文化和非遗技艺家喻户晓,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一、支部概况

党员构成:全村党员36名。其中,35岁以下6名、占17%,60岁及以上12名、占33%;女党员6名,占比17%;大专及以上学历8名、占22%。党龄30年以上党员14名,50年以上6名;

作用发挥:行动不便党员5名;没有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的党员。

党员教育管理:有安装和使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流动党员8名。

党内关怀:生活困难党员2名,对党员关怀帮扶措施主要是走访慰问和资金补助。

二、白石村两委成员

姓名

职务

电话

林镇安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3806958556

张骥欣

市文旅局派驻第一书记

18960017309

何文彬

组织委员

13859220246

何建华

村监委会主任、宣传委员

15859681395

吴聪明

村委会副主任

13400918367

何燕桃

村妇联主席

13559694558

三、白石村地标产业情况

白石村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拥有火田金樱酒、大茂山茶、金柑3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建成白石地标驿站,3枚国家地标产品特色魅力得以充分展现,知名度和品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销路进一步拓宽。

村内培育有福建大茂山茶业有限公司、云霄县云碧茶叶有限公司、漳州市碧峰茶业有限公司3家茶企,以及3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共种植茶树1000亩,主要种植金牡丹、百瑞香、梅占、金观音、软枝乌龙等品种,每亩年产量100公斤,年产值1200万元;

建设有白石古茶树优异种质育苗基地,和省农科院合作培育优新野茶品种。

村内有培育1家白石酿酒有限公司和5家酿酒家庭作坊,主营白石老酒、金樱酒、桑葚酒、百香果酒等,年产量250吨,年产值1200万元。

金柑种植约400亩,每亩年产量6000公斤,年产值1200万元。枇杷种植约300亩,其中“新白七号”新品种枇杷种植50亩,年产值250万元。

四、白石村发展绿色经济壮大村财情况

2022年,我村充分利用村内闲置20亩山地,并收回30亩承包到期山地,打造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种植中药材秤星树,并成立村集体所有经济合作社进行经营,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为村财增收20万元;2023年计划与省级文旅特派团队合作,将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与阳明谷瀑布、山谷景石、溪流、栈道等进行连片规划打造,探索性开展村集体合作社与乡贤合作运营相应中药材科普、森林药膳康养、吃住游一体农家乐等文旅项目。

五、挖掘保护利用红色历史文化方面

白石村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村。1933-1934年间,白石村是靖和浦中心县委开辟地方小苏区的重要据点,成立了云霄县第一个党支部,诸多群众加入赤卫队、成为红军联络员,推动了靖和浦县委五南区委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支持并巩固了靖和浦苏区分配田地至贫苦农民的成果。1934-1937年间,白石村是红三团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区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为保存红军革命实力,维护群众利益,白石村群众千方百计组织地下交通站、送情报,运粮食等,支援红三团,并输送青年参军,壮大地方红军力量,以交椅楼为红军活动基点,支持红军反封建保甲,开展武装斗争,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拥有保存良好的革命标语、生产计划表墙画、革命门、红军洞等遗迹及红军歌流传,2021年在市县文旅部门、史志办支持下,依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交椅楼建设完成白石革命历史陈列室。截止目前共有300余个单位来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六、非遗文化铸村魂方面

2022年,我村两委全面收集整理白石长寿粿历史渊源、原材料、制作过程技艺,多方考证白石长寿粿民俗,挖掘其精神内涵,与县文化馆、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通力合作,记录并再现白石长寿粿非遗文化精髓,与县医院权威老中医、药剂师共同以严谨、科学角度分析论证长寿粿营养及药用价值,并融入文创元素展示福粿文化、吃粿图鉴等内容;在村内收集石臼、石磨、木槌等打造制作体验环节,建成白石长寿粿制作体验工坊,让游客在品尝长寿粿的同时能亲身感受白石长寿粿非遗、民俗文化;在市文旅局支持下挖掘白石茶酒文化,白石老酒成功晋级市级非遗,将白石茶酒粿非遗、民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七、生态福地固根本

我村生态和旅游产业资源丰富,是省级生态示范村、美丽乡村,森林覆盖率85%,是天然氧吧。拥有古茶树群落观光园,位于海拔1080米大茂山和小茂山上,自然生长有7028亩野生古茶树群,被列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现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拥有100亩古重阳木林、200亩古樟树林,平均树龄450年以上;村内海拔高差大,阳明谷瀑布落差250米,奇伟壮观;梯田、果园、樱花、杜鹃景观错落有致。村内漫步白石登高步道三公里,步道周边樱花杜鹃花错落有致,负离子含量平均为20000个/cm³,且道路、休憩场所较完善,具有开展自行车越野、登山等体育活动的优势。

八、引流聚光促进旅游业发展

充分挖掘宣传白石自然人文资源,依托市县文旅部门文宣、文创团队和设施设备,邀请国家级摄影大师,预热助推、先期打造白石樱花步道、油菜花海、阳明谷寻瀑探险、仙峰药谷等景观,旅游专题报道或短视频累计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3次、省级媒体2次、市级媒体4次、县级媒体20余次,总点击量超过800万次,其中,《白石樱花茶园》入选央视“花开中国”栏目,获得市领导肯定,并有力带动游客进村旅游消费,增加村内经济收入。

九、改善人居环境,留住美丽乡愁

白石村人文资源丰富,是省级传统村落,目前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宋代圈寨、众多土楼、高东溪讲学遗址、白石酒厂和县界碑等遗迹。2022年,我村大力开展拆旧拓新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共拆除村内老旧危房1200㎡,并以红砖、石板、青砖、稻草漆等为主材,按照省级传统古村落标准,融入红色和民俗文化,建设红军酒窖、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微”景观打造,对村部至交椅楼沿途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打造人居环境整治3.0版本;既优化人居环境,又留住乡愁、充分展示白石红色和民俗文化。

十、人才荟萃,守正创新

白石村立足地标产业、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旅游观光,坚持“引进来、育出来、用起来、留下来”的人才方针,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群策群力,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推动白石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引进方面,我村先后引进1名省人才引进生、3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开展工作,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项目策划、落地、推动、见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建强组织,引领振兴

我村以2021年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齐两委班子,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其中35岁以下干部3名,学历大专以上占60%,村党支部年轻化、文化水平高,战斗力强。村党支部注重开展“1221”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在党员间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议二十大”等讨论。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当好“领头雁”。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村“两委”干部到先进示范区参加学习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拓发展思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练好“硬功夫”。针对在家党员老龄化、流动党员多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利用党员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和转载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开展心得分享会;引导党员积极投身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注重后备力量培育,建好“蓄水池”。确保至少有2名村级后备力量,从35岁以下、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农民、致富能手或转业、退伍军人中发展人选,为每名村级后备干部落实2名村干部与其结对帮带,主要以谈心谈话、实践指导为主,重点传授积累的工作经验、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具体的工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