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三农要闻 > 正文
龙岩市长汀县古城镇:“红绿古金”串起幸福新图景
2024-08-26 17:52:24  廖思河 陈智明 来源:长汀县古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林华黎

初秋的闽赣边界长汀县古城镇,千峰叠翠,溪水潺潺,一条条公路如同银链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沟通了一个个和美乡村,也串联起“诗和远方”,引来八方游客。

07247c087ccd3e72cded2e0860cfdd49_.jpg

红色是文化底色,绿色是生态底色,古色、金色汇聚成发展亮色。在龙岩市长汀县,当地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古色”历史资源、“金色”生产资源相结合,走出一条“红绿古金”四色相融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c633894a6172e4e97843148a6d0b7561_.jpg

唱响红色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

古城是一片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热土,是连接中央苏区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的咽喉要道,系统梳理革命史料、遗迹,讲好红色故事,积极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建设 ,319国道串联起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中央红色交通线陈列室、“永源祥”杂货店秘密街头点、红军长征步道等红色景点,助力红色培训欣欣向荣。围绕红色资源深化现场教学,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场景发声、让历史说话、让观众参与,串点成线布局形成3条红色培训精品路线,古城的红色场馆已成为全县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的一张新名片,让党员群众“有看头、有念头”,用好“红土初心讲堂”为党员干部“培根铸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年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30余次,举办现场教学活动达60余次,2021年以来到古城参观学习的人数达7000余人次。

9eff0868dea8d73aed4b6e596a0b4fb9_.jpg

走好绿色致富路,突出融合发展

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下足功夫,立足丰富竹林资源禀赋,积极抓好竹产业规划,推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林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抢抓中建对口支援长汀绿色建材产业园机遇,明确绿色建材、高端钢结构、竹木制品精深加工项目主导方向,开展系列精准招商活动,对接10个项目入驻建材产业园,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21.05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36.2亿元,可实现年纳税贡献约1.18亿元,累计可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数百个,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中建集团投资的长汀东南集成箱房生产制造项目于2024年1月正式投产,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现已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梁坑村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8家,吸纳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130余户农民增收,有效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姜黄、三叶青等高效经济作物1200多亩,林下养殖家禽5万多羽、蜜蜂1500多箱,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强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竹文化长廊、竹种园和全县首个竹文化展示馆、玉扣纸文化展示馆,建设翠竹人家竹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项目,构建竹文化旅游景观带,让“因竹而绿,因竹而富,因竹而美”成为古城靓丽的名片。

54c31bb9e54c24a1d4012962bfff77a2_.jpg

传承古色客家情,发展乡村旅游

山上有寨、山中有互,传统古民居与山房水寨、露营地、群山构成一幅天然画卷。丁屋岭作为全县独有保留客家山民居住和原始村落风貌的古村落,经过十余年的保护开发和数年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成功创建 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主动融入全县文旅产业发展大局,探索村企合作共建共治共富模式。由丁黄村党支部领办长汀县丁屋岭山寨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与龙岩振兴丁屋岭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代销旅游产品,承接景区安保、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名,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丁黄村与龙岩振兴丁屋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积极探索整合当地优势资源,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运营,将停车场、岩绘艺术创作中心等集体资产打包出租给公司,对闲置资产进行活化利用,打造完善“每季”生活空间、落日营地、智慧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业态和服务设施,实现古村落古民居与新业态相互融合。去年以来举办了“发现丁屋岭10周年”系列活动、丁屋岭乡村文化客家节和“客家年”新春特别活动,促进“流量”转“留量”,年均接待游客已超1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每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实现了村落开发、村民参与、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促成村民、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共赢。

打造金色好“丰”景,守护粮食安全

打造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建立古城片、南岩片500亩粮食产能项目示范片2个,全年完成粮食计划总播种面积约1.92万亩。深化“供销农场”试点建设,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合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行代种托管模式,全年托管面积1800亩,涉及古城、中都、元坑、长塅、苦竹、井头、青山等8个村,提供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每亩可实现增产25公斤左右、增收80元,达到了农民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效果。全力推进抛荒、撂荒地整治,通过委托合作社“托管服务”或引导农户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等方式,完成撂荒地复垦300余亩,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古城一路好风光,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徐徐铺开。下一步,古城镇全面梳理、整合、挖掘沿线资源,将全镇特色资源串成线、连成片,探索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推动竹业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壮大长汀绿色建材产业,着力打造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增长极;打响“客家山寨丁屋岭”和梁坑竹文化旅游品牌,走好“村企合作共建共治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农民受益、集体得利、企业盈利,推广实施“供销农场”,真正实现种粮有效益,造福更多农民。

作者 长汀县古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廖思河 陈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