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推进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0 10:22:16  杨军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近日,我省召开了“汕优63”40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回顾“汕优63”培育和推广历程,启示新时期水稻育种创新和品种更新换代路径。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茬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成本低、米质好、价格高等优点,是我省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对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提高粮食自给率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位于华东南再生稻作带,是再生稻种植气候区中最适宜的省份之一。但也要看到,我省2022年的稻谷种植面积59.94万公顷,再生稻种植面积则为0.73万公顷,分别仅占全国的2.03%和0.73%。当前,制约再生稻推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种植政策支持偏弱,再生稻产出没有纳入粮食总量统计,种植面积也没有纳入地方粮食安全考核,且种植再生稻仅能获得头季的惠农补贴;其次,优势品种和适用机械偏少,现有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主要是引自外省,米质一般,而本省选育的部分品种虽然米质更好,但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偏高。

推进我省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围绕“扩面、提质、增效、赋能”思路,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再生稻种植面积潜力。

围绕扩面,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抛荒山垄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逐步把符合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改造,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继续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高标准农田指标分配上,对产粮大县和再生稻主产区予以倾斜。

围绕提质,加快品种和机械研发。加强适用品种选育,将再生稻纳入水稻育种联合攻关范围或单独设立重大专项,重点开展米质优、再生力强、低芽位、生育期适宜和两季高产的再生稻品种选育。组织开展适用机械研发,采取揭榜挂帅方式进行项目招标,重点研发适合不同地形的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半机械化再生稻播插收机械。

围绕增效,加紧品牌培育营销。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格局。依托龙头企业创建再生稻产品和服务品牌,优先结合水稻功能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支持再生稻种植大县申报再生稻地理标志。持续开展品牌推介和打造,提高再生稻的品牌知名度,实现优质优价,激发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

围绕赋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再生稻再生季种植面积纳入粮食统计和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标。粮库开放再生稻早稻收储,其中头季按国家早稻收储质量标准收购,再生季按国家晚稻收储价格收购,并将再生稻纳入双季稻认定补贴管理。建立省内粮食产销区横向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强化向产粮大县转移支付,激发地方政府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