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化县为了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服务体系,积极整合客运(公交)、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资源,通过场站多能融合、节点覆盖共享、运力资源共用、末端共配到村,真正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截至今年10月底,德化县共投入路网提升改造资金8600万元、站点建设资金511.5万元,落实镇级站点补助资金360 万元、村级站点补助资金74.5万元、车辆补助资金97万元。已建成县级物流共配中心1个、乡镇客货邮融合站18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182个,实现县乡村寄递物流网络全覆盖。有效盘活运力资源,共改造整合农村客货邮班车、公交车及邮政车辆21辆,全县农村快递量增加30%以上,1-10月共收发邮件快件95219件,其中,上行件4303件,下行件90916件。 德化县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创建工作纳入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事项和县委改革试点目标,在资金、用地、要素等方面持续给予倾斜和扶持,全力保障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落地实施。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协商解决站场建设、线路规划、车辆改造等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工作安排、时间节点、目标任务,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协调、督办,发挥部门与企业合力,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围绕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源整合、服务模式等,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货邮节点体系建设。推进中国邮政德化分公司、县供销合作联社、县域内民营快递公司、客运(公交)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整合交通运输、邮政、供销、快递物流、农村电商等资源,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路线、信息共享、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按照“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多点合一”的原则,对现有客运站、物流中心、小卖部、快递站、邮政网点等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县级有分拨、镇级有节点、村村有站点”的三级“客货邮”物流节点网络。推进县级物流中心建设,实行资源共享、集中揽收、仓储转运、统一调度,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分拣能力。在镇级层面,整合闲置的乡镇客运站和邮政网点、商超、快递站等资源,建设18个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客货邮融合站,作为寄递物流集散站点。依托现有村委会、小卖部、便利店、邮政网点、农村电商物流节点等载体,建设182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推动村级设施共享共用,拓展日用生活消费品、农资、邮件快件、农特产品等接取送达等业务,实现18个乡镇191个行政村物流服务全覆盖,惠及群众7万余人。 近年来,德化县将农村客运班线(公交)、邮政车辆纳入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盘活农村交通运力资源,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57条,改造客货邮班车、公交车21辆,充分利用车辆剩余空间进行“软装软改”,在车上设置专柜(拖运箱)放置邮件快件,实行客货分离,在保障农村群众乘车需求的前提下确保邮件快件准时安全送达。 同时,由中国邮政德化分公司牵头,与中通、申通、圆通、韵达、极兔等八家快递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整体负责农村邮件快件的收递服务,实行车辆、标识、标准、运营、管理、结算“六统一”的共配服务新模式,对快递企业不能送达到村的下行快件,由客货邮专线“定时、定车、定点”配送至各乡镇客货邮融合站,进行二次分拣后配送至村级站点,农村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收寄邮件。站点直达到村、运力共同配送的物流服务新模式,大幅缩短了农村群众收寄件时间,享受到在家门口取件发货的便捷寄递服务,客货邮专线、站点辐射覆盖德化梨、黄花菜、笋干、红菇等特色农产品产地,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寄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越来越多农特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 截至今年10月底,帮助农户运出农产品3000余件,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电商发展。通向农村的客货邮让快递进村有了“落脚点”,山货进城通了“专快线”,助推快递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了农村客运企业运营效益,加快了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的速度,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要,实现农村群众、客货邮各方受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步,德化县将持续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补齐短板弱项,在站场建设改造、末端网点提升、车辆设备更新、运输线路优化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督促跟踪落实,健全完善邮件收发相关制度,推动客运、货运、邮政数据共享,推进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的精准匹配,为寄递物流进村提供更加高效、更加智能、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