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此次文件深化部署,再次表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要打头阵。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科技功不可没。再看田间地头,智能农机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数字化、光伏农业让荒漠焕发生机、遥感技术助力耕地保护……科技创新正在重构“一粒种子到一颗果实”的全产业链。突破传统农业瓶颈、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仍需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合作,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绿色是鲜明底色。从绿色环保的稻虾共作模式助力农民增收、碳汇交易把“空气”变成可交易的“真金白银”,到草原治沙让“风吹草低见牛羊”重现……这些实践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科技重构农业生产逻辑,构建全链条绿色生态体系,推动我国农业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增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让农业有“钱景”,农民的生活才有奔头。《意见》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坚持特色富农、产业富农、品牌强农,积极引入智能设备、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前沿科技,让农业产业链的每一环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链条”。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依靠经验”走向“基于数据”,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必将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年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