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春县充分发挥台胞重要祖籍地优势,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扎实抓好台资企业引进,加快探索海峡两岸农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一、强基础,注重横联纵贯,产业发展更聚集。一是园区交通愈加便捷。投资17.89亿元,全线贯通线长16.5公里的国省干线横七线,缩短达埔、蓬壶、下洋、锦斗等地处台创园内半县区域的时空距离,实现永春区域内兴泉铁路、3条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立体互联。二是产业特色更加彰显。投资5000多万元,不断提升完善柑桔良种筛选及育种繁育基地、枇杷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基地、百香果产业园、春香种植基地,新增种植柑橘3万亩。累计引进涉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家,利用台资2.168亿元,覆盖水果种植、肥料供应等领域,打造升级版的台湾农民创业集聚示范区,每年新增产值超过10亿元,年创利税4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三是上下游链条更加紧密。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在完善链条上增强产业动能,累计投资1800万元,着力支持春香商品化处理中心、芦柑蜂蜜产品开发、机器人分拣仓储中心、现代省力化果园、台湾有机肥研发生产中心等项目建设。成立永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两岸企业认定(登记)台湾各式农业新品种以及申请新品种权保护,为企业新品种的对接与推广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勤交流,注重固老拓新,合作渠道更宽广。一是深入技术交流,探索新质生产力路径。充分发挥永春县全国海峡两岸首批农业技术合作单位优势,邀请“台湾水果之父”吕明雄教授进行农业技术专题培训,举办人才交流活动3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8人。开展柑桔杂交育种研发,完成第一、二代柑桔杂交组合11个、杂交种子1.5万个,累计引进台湾柑橘种植专利13项、台湾品种16个、农业设施新机具15项、有机肥研发技术6项。二是深化文化交流,架好心灵契合桥梁。以闽台文化为纽带,加强两岸题材创作引导,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交流互鉴,充分展现闽台文化魅力。举办第二届“中国香都”文化旅游节暨第四届全国“心香杯”斗香赛、第十四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活动、闽台族谱对接座谈会、祭祖典礼仪式、肇永公周年庆典活动。三是深探新生代互动,开辟交流发展渠道。邀请厦门大学、金门大学、集美大学师生来永开展乡村建设新模式探索,与台湾建筑师(含文创)团队合作共建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项目15个,其中吾峰镇侯龙村获评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与闽江学院合作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海峡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的丰富内涵及其实施路径研究,共同举办“乡愁牵两岸 青春助振兴”主题文艺活动。 三、优配套,注重惠企暖心,服务链条更完善。一是畅通台企落地绿色通道。持续优化涉台流程,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窗口增设“台胞台企专窗”,全县22个派出所户籍窗口全部开通台湾居民居住证受理通道。二是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政策。将在永台胞纳入大陆保障体系,鼓励在永台胞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并享受与本地公民同等的待遇。落实“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对台籍学生中小学幼儿园就读,实施划片招生,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适当照顾。三是强化在永台胞人文关怀。支持在永台胞自由购买和出售商品住房,落实在永台胞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在永台胞各项专项救助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在永困难台胞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的帮扶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