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的紫皮独头蒜,6月份就能成熟起蒜,比普通大蒜至少早收获两个月。收完蒜,下茬能种大豆,一点儿不耽误事儿。”近日,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崔庄村大蒜种植基地内,农民穿梭于田间,边俯身种蒜边唠着家常。 53岁的村民尚胜今年承包了50亩地种大蒜。耿庄大蒜辛辣味浓、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每斤售价高达14元左右还供不应求,一些特殊定制的独头蒜甚至卖到40元1斤。“这大蒜就是咱的宝贝,每亩地能有2000元纯收入,村里人都爱种它。”尚胜说。 耿庄大蒜历史久远,早在19世纪中叶,耿庄镇薛家堡子武将台一带就开始栽培大蒜,因武将台大蒜成为朝廷贡品,耿庄被誉为“贡蒜之乡”。近年来,耿庄镇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围绕大蒜产业做足文章,不断引进独头蒜新品种,优化大蒜的种植方式,让大蒜成为耿庄农民致富的“金蒜”。 “俺们耿庄大蒜就是好吃。这里的蒜种都是经过一代代筛选、优中选优得来的。另外,这里昼夜温差大,最重要的是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种大蒜,我们不能辜负这么好的种植条件啊!”在东耿村,耿庄镇农业办负责人宋文凯边说边从地上捧起一把略带湿润的肥沃黑土向笔者展示。 “好土才能长出独一无二的好蒜,此外,施肥主要以优质农家肥、大蒜专用肥、生物有机肥为主,减少打农药,利用人工浇水和除草,主打的就是纯绿色种植。这里产出的紫皮大蒜富含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锌量和含钙量分别是其他纯白杂交蒜的20倍和10倍。”宋文凯说。 今年,耿庄镇大蒜的种植面积预计达到5000亩,品种以独头蒜为主。紫皮大蒜的生长周期一般为5个月到8个月,而耿庄镇3月份温度适宜,农民开始种蒜,经过大约3个月的成长期,6月份就可以起蒜,亩产预计达800公斤左右。 为推动大蒜种植高质量发展,耿庄镇不仅投入资金,完善水、电、路、节水滴灌等基础配套设施,还搭建组装式简易冷藏库,强化大蒜的冬储能力,为反季销售作准备。同时,引进大蒜深加工产业,完善产业链,提升耿庄大蒜的“身价”。 打开APP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