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涵阳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涵阳 松江大米是上海市松江区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远近闻名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时节,不少农户正在抢抓农时,翻耕、施肥,开始了水稻的种植,也开始了一年一度优质大米的生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使用化肥还是有机肥是影响大米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松江大米品质,当地种植户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之路。例如,以“松林”大米为品牌的松林米业以“一片良田+一座小猪场”的家庭农场为生产单元,创新发展“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方式,该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头猪就是一台制造有机肥的‘机器’。种养结合,以猪养田,是我们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选择的做法。”上海松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龙钦说,“以有机发酵猪粪肥灌溉农田,猪壮粮多的同时,也让农产品更添绿色。”据了解,在该企业所属的108个种粮家庭农场中,“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被广泛使用,规模1500头的猪舍配套150-200亩水稻田和田间发酵池。王龙钦进一步介绍,养猪产生的有机肥可以代替化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有机肥养分,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通过把养猪场建在稻田中,稻田内的化肥用量减少了60%以上。 要确保稻米质量,种养生产过程中必须执行统一标准。为此,农业生产公司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建立了稻米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育苗、栽培,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收割,加工,统一宣传、销售,确保大米的质量。生猪养殖由集团公司对合作社统一供应仔猪、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这种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既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又降低了种植生产成本,同时为提高稻米品质打下了基础。 生产优质稻米,用肥有了保证,用药也是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使用有机肥的农田更易遭受病虫害,这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防治病虫害,如果沿用过去依靠农药的做法,势必影响稻米的品质。为此,松江当地农户摸索出了一套生物防虫的有效方法。仍以松林公司为例,2023年该公司引进了80万只青蛙来加固稻田的虫害防线,他们还通过灭虫菊、捕虫器,代替杀虫剂等化学药品,在解决虫害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农作物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稻米的质量。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松江大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含量5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品质标准,经SGS权威部门检测,50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实现零残留。 品牌化是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了种出好水稻,还需要有配套的加工能力,并通过品牌营销渠道将松江的大米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近年来,松江在品牌建设上坚持打绿色发展牌,在市场建设上统一运营,多元化发展。除在门店和网上商城销售外,还积极与新零售企业与商超合作,积极参与农产品交易会以及绿色、有机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站、公众号,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强优质优价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松江大米以其米粒饱满、晶莹半透明、蒸煮后柔软有弹性、食味清香略甜、表面泛有油光等优点,一举夺得博览会“金奖”。 目前,松江区拥有约17万亩无公害水稻良田,年产稻谷9.78万吨,可加工成大米6.65万吨。随着种养结合、绿色生产方式的进一步推广,松江大米的品牌必将越来越响。 打开APP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