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走进四川省南江县的大小村落,房前屋后、田边渠畔、荒山坡地里常能“邂逅”金银花的身影。这种药食兼用的作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人工栽培,如今已发展成南江县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10.2万亩。尤其是南江根据本地野生品种培育的“南银一号”,于2016年起大面积种植,现已形成“一核五片”的格局,连片覆盖15个乡镇120个村。2022年,以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南江金银花发展也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南江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而金银花作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正在有效吸纳脱贫村和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进入产业链中,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脱贫村和脱贫户正在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走进“一核五片”中的核心区域兴马镇,庙坪村党支部书记何厚明骄傲地说:“我们村家家户户种金银花,最少的一两亩,最多的300余亩,总共2000余亩。”
散种于房前屋后、田边路旁的金银花,每200株折成一亩。盛产期夏秋两季可采三四百公斤鲜花,可采一季秋叶。按去年的行情,鲜花每公斤10元左右,叶子每公斤2元左右,每亩产值四五千元。“小散户的成本每亩就几百元肥料钱,其余都是利润。”何厚明说。
金银花当年种当年便可采,一般三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持续三至五年。“我们去年的鲜花均价卖到每公斤14元,鲜叶每公斤卖到3.6元,枝条每公斤卖到3元,亩产值达到了七八千元。”桅杆村村委会副主任苟碧松说,不少脱贫户还跟粮食套作。如桅杆村脱贫户张明俊,一亩地里只种了120株金银花,套作的玉米、大豆或土豆,折算下来金银花只有六分地,去年他卖鲜花和枝叶一共收入5300元,除去肥料100余元,不算老两口自己投入的劳动成本,纯利润超过5000元。像张明俊这样的脱贫户在南江县还有很多。
如今,金银花已成为南江县的致富产业。通过多年培育,现已涌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00余家,其中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的1家,1000亩以上的5家,500亩以上的21家,共带动3.5万多户16.5万余人增收致富。
为壮大产业、做强品牌,2021年以来,南江县财政累计投入近2亿元,对金银花基地建设、建厂加工、产品营销和科研工作予以重点扶持。加工方面,全县已建初加工厂50余座,年可加工金银花干制品1万吨,90%的金银花可实现“一公里”范围内初加工。南江县还建起一座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加工厂,金银花、叶、枝均可予以提取,年绿原酸提取能力达500吨。
目前,南江正在全力推进南江金银花申报纳入《中国药典(2030年版)》工作。“一旦申报成功,市场不可限量。”南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勇说,不仅在种植规模上,同时在精深加工领域的发力,金银花完全可以成为做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当前,南江金银花品牌价值已达24.5亿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