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三农要闻 > 正文
专家赋能+劳模示范 绿肥技术激活文旦柚产业新动能
2025-07-12 18:08: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傅心婕

东南网712日报道(傅心婕 通讯员 陈得盛)79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农科沃土生态草业产业研究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福建省科协仙游县文旦柚科技小院联合举办的《果园绿肥周年覆盖种植与利用技术示范推广》观摩会在仙游县度尾镇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举行。科研院校专家、地方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及种植大户参与此次会议,通过“专家赋能+劳模示范”模式,共探绿肥技术助力文旦柚产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会上,福建省科协仙游县文旦柚科技小院责任专家吴林坤教授团队首先作《文旦柚果园土壤酸化的前因后果及生态应对措施》专题报告,系统总结了2023年以来联合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应朝阳团队开展的绿肥周年覆盖试验成果。数据显示,通过春季种植印度豇豆,秋季种植光叶苕子等绿肥作物周年覆盖,试验区土壤pH值显著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效缓解了长期过量使用化肥、清耕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应朝阳介绍果园绿肥周年覆盖技术

福建省农科院“草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席研究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应朝阳介绍,绿肥周年覆盖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错季种植,既能抑制杂草、减少水土流失,又能固氮增碳、改善土壤酸化,“每亩果园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土壤有机质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他强调,该技术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农业行动的重要实践,未来将结合福建山地果园特点进一步优化绿肥品种搭配及配套关键技术。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吴惠昌分析文旦柚园绿肥机械化难度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吴惠昌针对福建山地果园特点,分析了绿肥机械化播种、翻压等环节的技术瓶颈,提出“轻简化农机适配”解决方案,降低人工成本,推动果园绿肥技术规模化应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周红艳副教授结合仙游文旦柚产区土壤酸化问题,从土壤微生物修复角度,阐释了绿肥驱动果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并分享了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人才的经验。

全国劳动模范仙溪果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坤泳现场介绍绿肥应用成效

在田间观摩时,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坤泳现场介绍了绿肥覆盖技术的应用成效。“过去果园依赖化肥,地越种越‘瘦’,果园土壤板结和酸化问题突出,柚树黄化率高达30%,裂果率过高。引进绿肥技术后,果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化肥用量减少20%,人工除草成本降低50%,果实糖度提升,商品果率增长20%。去年文旦柚品质获市场认可,订单价上涨10%。”同时,他也提出当前面临的困难,如一年生绿肥需要每年种植、种子成本高、机械化操作难度大等,专家团队现场答疑,并承诺联合攻关,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文旦柚园的夏季绿肥印度豇豆长势喜人

仙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旦柚是仙游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全县种植面积超3.5万亩,涉及果农等从业人员超2万人,文旦柚特色产业兴旺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此次观摩会通过“科研支撑+劳模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为果园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下一步将整合科技小院、劳模示范基地等资源,扩大绿肥技术推广范围,打造“生态柚园”县域样板。与会种植大户纷纷表示,将加快应用绿肥技术,推动产业从“量”到“质”的跨越。

据相关专家介绍,绿肥技术的推广不仅契合国家“化肥减量增效”战略,也为福建特色果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机械化、品种选育等配套技术的完善提升,文旦柚产业有望成为福建生态农业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