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子璇
农民日报 | 2025年06月27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子璇
“左手摇杆要稳,右手拨弦要轻……”近日,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京族学校的音乐教室里,12岁的京族学生小阮正在老师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拨动着独弦琴的琴弦。这是该校创新开设的全国首个独弦琴课程,同时也标志着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在阳光的照射下,独弦琴的轮廓映在墙上:琴长约1.2米,琴面仅有的一根琴弦在银制摇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纤细;琴尾处半个葫芦制成的共鸣箱上,手工绘制的鱼鳞纹清晰可见。一弦、一摇杆便能演奏出6个音区3个八度,独弦成曲,令人拍案叫绝。
京族学校校长裴辉华介绍,京族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所以京族命名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036人,其中京族学生占比61%。独弦琴课程是由学校联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研发,针对三至九年级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从入门曲目到传统大曲循序渐进。学校还编制了汉—京双语版《独弦琴入门教程》,将独弦琴演奏纳入艺术素质测评,优秀学员可获“非遗小传人”证书。
课堂上,记者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春发正在演奏经典曲目《过桥风吹》。年过七旬的他,手指在琴弦上灵活滑动,仅用一根弦便演奏出如浪涛般起伏的旋律。“以前学琴要拜师三年,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系统学习,这是最好的传承了。”苏春发说。
为了让教学更生动,课程团队还创新了教学方法:开发“独弦琴AR教学系统”,扫码即可观看3D指法演示;创编《校园独弦琴操》,将基本指法融入课间活动;设立“师徒制”,每位传承人带5名重点培养对象。
“孩子一回家就要给我们表演,说以后要给更多观众演奏独弦琴!”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更令人惊喜的是,课程还吸引了不少汉族学生报名。“独弦琴太神奇了,我想学会后教给我的外国笔友。”五年级汉族学生张丛文兴奋地说。
据悉,该校正计划成立“京族童声独弦琴乐团”,与越南芒街学校开展“跨境琴缘”交流活动;开发独弦琴文创产品,所得用于资助困难学员。裴辉华表示:“学校正在筹建京族文化传承中心,未来将打造集非遗传承、民族教育研究、跨境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特色示范学校,让更多孩子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