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家镇“民心茶室”推动治理工具与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相适应,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对创新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要根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形成“嵌入式”治理。茶乡文化与茶寿传统构成奉家镇村民的集体记忆与生活图景,“民心茶室”将治理场景嵌入日常饮茶、社交空间,使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治理活动与村民熟悉的文化符号深度绑定,拉近了村民与治理行为的心理距离,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意愿。
第二,乡村治理需要前置,要融入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在产业项目立项、乡村建设规划初期充分吸纳村民意见,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能有效协调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乡村治理效能与发展质量的协同提升。
第三,注重以文化人,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功能。“民心茶室”将孝文化、和文化融入茶室空间与议事机制,以茶叙为载体,将孝老爱亲、尊师重道、睦邻友好等传统伦理转化为具象化治理场景,既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又构建了柔性治理平台。
第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形成可持续的治理效能。“民心茶室”不依赖行政命令和考核指标。乡村治理方式创新,需立足本土文化和社会生态,通过做减法、去形式化,构建以村民主体性为核心的内生动力机制。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