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全国旱作节水增粮技术培训班举办
2025-08-13 16:09:1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华黎

8月6日,全国旱作节水增粮技术培训班在靖边县组织开展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来自农业农村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榆林市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

参加培训班的人员先后深入靖边县天赐湾镇银湾村、张家畔街道阳光村、杨桥畔镇阳周村等教学点,实地考察旱作节水技术创新实践。

在银湾村“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基地,通过“沟道坝蓄水+小高抽提水+土工膜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系统,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区玉米亩均增产280公斤,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有效破解了山区农业缺水瓶颈。

阳光村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魅力。该项目建设350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采用36眼机井水源、6个装配式蓄水池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灌溉周期缩短30小时,较普通灌溉亩均节水46%、节肥20%,带动土地承包费翻倍,吸纳3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杨桥畔镇阳周村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基地整合资金,打造2000亩高效旱作节水示范区,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和“四位一体”集雨补灌两种高效节水模式,田间安装电磁阀227个,利用智能控制灌溉系统,远程操作实现灌溉和施肥。应用北斗导航精量播种等技术,实现玉米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其中2000亩核心区种植密度达6800株/亩,预计亩产1200公斤以上;百亩“吨半”攻关田植密度达6800株/亩,目标产量突破1500公斤。该项目建设,可实现较大水漫灌亩均节水60%、节肥20%、节劳30%、增产1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500元以上。同时,还可辐射解决900亩山楂的灌溉和施肥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此次现场教学观摩充分展示了靖边县在旱作节水农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作为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靖边县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效节水农业37.36万亩,探索形成智能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等六大技术模式,为全国旱作地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靖边方案”。

观摩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与基层技术人员围绕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应用、产业融合发展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靖边县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和规模化示范,其经验做法对推动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