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井冈山”品牌优质羊肚菌,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卖到了500元的好价格,成为一些北京市民的“抢鲜货”;
一只泰和乌鸡有了“井冈山”品牌加持后,在香港高端商超备受青睐,年供货90吨,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只卖”的转变;
一盒井冈红茶卖爆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的售价是国内售价的2.5倍,原本喜欢喝阿拉伯红茶的迪拜人爱上了井冈红茶;
……
这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井冈山”引爆国内外农产品消费新需求的生动缩影。
2024年,吉安全市农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77.76%;“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120亿元,带动授权农产品平均溢价率达21.8%;带动发展井冈蜜柚、井冈大米、有机茶叶等富民产业面积超800万亩,通过“订单+基地+农户”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让群众从产业升级中获得溢价收益,助推产区农户亩均收入提升20%以上。
何以“品牌金”?缘于“党建红”!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革命圣地井冈山脚下的吉安市,以党建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吉安市着力打造的“红心耀井冈 产业促振兴”党建品牌,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党建链”,精准串联起分散的“产业链”,“红链”串“金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能,走出一条以品质供给引领品牌消费的产业振兴之路。
党建“凝链”,强组织破解“小散弱”
吉安市生态优良、物产丰饶,素有“江南粮仓”美誉,但农产品曾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品牌化程度低、规模小、竞争力弱,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为破局,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构建“党支部+职能部门+授权企业”组织体系,由党支部书记、行业专家挂点联系授权企业,70余名党员干部为397家授权企业提供“种、产、销”一站式服务,有效破解了产业主体单打独斗、资源分散、标准不一的难题。
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科技是引擎。吉安市探索“党员干部+行业专家+经营主体”联动服务模式,推动人才、技术精准下沉。党员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舍,面对面、手把手培育了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惠及众多农户。
“党员专家和科研人员在我们科技小院扎根,围绕果品保鲜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江西省居闲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糜作文介绍。这种“研在田间、用在田里”的需求导向模式,确保了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居闲果业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团队共建“果蔬保鲜科技小院”,研发“低氧+精准温控+纳米保鲜袋”技术,使井冈猕猴桃保鲜期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损耗率降至5%以下,井冈蓝莓保鲜期从20天延长至60天,损耗率降至8%以下。
市场“延链”,消费旺倒逼生产热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为了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况,吉安市统筹线上与线下,推进农产品双渠道销售,线上主流电商平台活跃农产品店铺达1727家。在万安、永丰等6个县建设抖音直播基地,在井冈山、泰和等2县市建立了黄桃、泰和乌鸡“盒马村”,打造了泰和乌鸡、水南腐竹、井冈糯米笋等26款营收超千万元的榜单爆品。井冈山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深度对接各层次的商超餐企,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井冈山”品牌农产品与大中城市消费市场实现直批、直送、直销,降低企业对接成本,打通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
消费端一通百通,峡江县、万安县、永新县等地出口井冈蜜柚、猕猴桃、翠冠梨、脐橙等水果,通过分选分级、定制包装,精准对接海外高端客户,销售价格比国内批发价高出20%以上。
产品溢价提升,让群众分享品牌建设的红利,获得实实在在的增收。吉安市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户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带动产区农户增收。如居闲果业公司通过出口带动销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扩种果园2000余亩,带动300余名农户务工增收。泰和县建立泰和乌鸡“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推广种苗、饲料、防疫、品牌、物流、销售“六统一”和先赊后扣的办法,带动2300余户养殖户发展订单养殖,年均增收2.58万元,养殖户中80%为脱贫户。
品牌“强链”,好标准锻造高品质
品牌价值源于过硬品质。在峡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场“井冈山”品牌黄精种植团体标准培训班气氛热烈。“以前种植凭经验,现在种植靠标准,啥时用肥、用啥药、怎么管,都清清楚楚,品种有保障,卖价自然更有底气!”种植大户许凤明说。随着“井冈山”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加盟主体增多,保障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是关键所在。
吉安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选定江西玉峡药业等行业企业成立“党建+井冈品牌服务驿站”,指派专人对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精准开展科技研发、标准落地和产销对接服务。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玉峡药业为例,其结对带动2800余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2700多亩,户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双赢。严格的团体标准、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共同铸就了“井冈山”品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