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银龄法治论坛·第二届农业农村养老法治暨成年人社会监护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吸引16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机构及企业界的代表参会,为老龄化背景下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路径探索献智献策。
“养老法治的建设、社会监护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福祉,关系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与公正性。”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熊春文表示,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农村地区许多老年人面临着经济、身体、精神等方面的困境。传统的社会监护制度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需求,特别是在监护责任的界定、监护权的行使以及法律保障方面,亟须通过完善法治保障、创新互助养老模式、推动数字赋能等系统性举措,将养老保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
与会者聚焦养老与监护核心议题,深入剖析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短板,将中华法系中的历史智慧与现代司法实践相结合提出制度完善建议,探讨民法典实施后意定监护的功能矫正,针对监护制度异化、农村医养资源短缺等痛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围绕监护制度、特殊需要信托与保险、养老法治开展专题研讨。
会上,主办方发布《中国成年人监护舆情与现状分析报告——成年人监护蓝皮书》。通过舆情数据分析显示,成年人监护制度在公众认知中正从“陌生概念”逐渐转向“现实关切”。我国虽然已构建起以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支撑的成年人监护基本制度框架,但缺乏具体操作细节。目前,专业从事成年人监护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稀少、分布不均,且服务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相关探索,为完善全国成年人监护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