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我国新茶饮走好出海路
2025-08-14 17:44:04   来源:  责任编辑:林华黎

近年来,我国新茶饮发展迅速,不仅在国内掀起消费热潮,而且在全球市场中,成为饮品行业的新兴力量。那么,中式新茶饮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如何?未来前景又如何?

当前,中式新茶饮品牌门店全球扩张迅速。2010年,CoCo都可、快乐柠檬等茶饮品牌先行试水、小规模布局,初步打开国际市场。2018—2019年,随着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更多有影响力的新茶饮品牌集体发力,掀起“新茶饮下南洋”浪潮,2018年更是被业界誉为中国新茶饮出海元年。随着品牌出海趋势加深,新茶饮出海从过去“试水”心态转变为“弄潮”,开启“东盟筑基、欧美破圈”的战略升级。

新茶饮出海呈现目标市场多元化格局,但在众多出海目的地中,东南亚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首选站。一是东南亚人口中青年群体占比超50%,具有较强“尝鲜”能力,这与新茶饮的年轻化定位高度契合。二是东南亚市场茶饮文化与中国一脉相承,本土饮品与中式新茶饮在原料体系和饮用场景上高度兼容。三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区域贸易自由化程度提升,供应链效率与政策红利进一步强化了东南亚的地域优势。此外,热带气候催生的全年冷饮刚需,为新茶饮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空间。

在新茶饮出海的茶叶品类中,绿茶凭借其规模化供应能力以及与其他茶类、食材的兼容性,在新茶饮应用场景中占据优势。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头部品牌通过绿茶基底产品精准切入本土需求,带动了绿茶原料的跨境贸易。2022—2023年,蜜雪冰城在印尼的门店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同期,中国绿茶对印尼的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67.8%和77.2%。

中式新茶饮出海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中式新茶饮供应链体系较脆弱。目前,新茶饮供应链体系仍存在显著短板。茶叶、奶茶粉、包装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不仅要承担运输、关税的高昂成本,还面临供应不稳定、品类受限等多重挑战。

其次,中式新茶饮目标市场合规成本攀升。2025年,东南亚地区加速实施塑料包装禁令,迫使企业改用可降解材料,推高包装成本;欧盟对茶叶农残检测指标达480项,远超国内标准,今年3月生效的新规茶叶农残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需投入额外检测费用并调整种植工艺。

最后,中式新茶饮正面临文化适配与品牌竞争瓶颈。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茶饮的口味喜好差异大。欧美市场注重有机健康,而东南亚市场偏好浓郁甜口。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茶饮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需要时间积累。此外,国际品牌与海外本土品牌也挤压着新茶饮的生存空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式新茶饮还需以供应链韧性抵御外部冲击,在RCEP成员国农业产区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在越南建立百香果种植基地,降低原料进口依赖,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建设区域供应链中心,辐射周边国家,降低区域运输成本。以文化融合拓宽市场空间,加大产品本土化研发,调配符合地域口味的产品;依托“国际茶日”等重要节日,在海外举办茶文化节、茶艺大赛、制茶体验等活动,积极传播中国茶文化,打破新茶饮出海的文化壁垒。以政策合规筑牢发展根基,政府层面应积极搭建出口合规服务平台,提供欧盟有机认证、美国FDA注册等服务,降低企业认证成本;组建跨部门专家团队,跟踪目标国法规动态,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未来,随着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中式新茶饮或将不再局限于门店扩张,有望通过原料贸易、技术输出、文化授权等多元形式,构建起“全球茶园—中国创新—本地消费”的产业共同体。我们相信,那一杯杯融合了东方智慧与世界风味的新茶饮,终将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