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金观平:城市工作应更贴合群众需求
2025-08-18 18:01:5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阐释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定位。紧扣这一目标所部署的一系列重点任务,抓住了群众最为关心、最为期盼的问题。

城市的核心是人。早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此次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始终,不仅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也着力破解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今天,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既有的需求标准在提高,新增的需求类型更丰富,同时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短板弱项依旧存在。以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才能找到破题、解题、答题之道。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凝聚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一系列科学部署之中,桩桩件件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旨归。比如,对千家万户关心的住房品质问题,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生态建设,明确“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加强调“投资于人”,将人的多维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首位,将居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核心诉求和生活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发展需要,作为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让城市发展更好赋能和更多惠及人民。

现代化是在历史基因上生长出新功能,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与融合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人民对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的期待更加迫切。通过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空间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培育社会风尚到营造文化氛围,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凝聚人民的智慧与力量。鼓励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在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充分吸纳民意;拓展线上线下空间、完善群众动员方式、优化服务群众模式,通过共建共治新模式,让城市建设治理更贴合群众需求。

人民城市,至高目标是“成就人民”。始终把“为人民”和“人民建”有机统一起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奔赴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