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提档升级
2025-08-18 18:01:5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这一部署为各地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就有30家授权主体深耕10大品类26个农产品获国家级与省级地理标识,166个绿色有机产品覆盖该市50%的种植沃土。这充分说明,农业品牌建设正为特色农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业品牌建设的价值,在提档升级中越发凸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从市场端看,品牌化赋予农产品更强溢价能力;从产业端看,品牌倒逼生产标准化与链条延伸,为农业发展夯实根基;从区域端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能进一步激活一二三产融合,为乡村注入持久活力。

但毋庸讳言,当前品牌建设仍面临传播手段单一、维护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以系统思维推动升级,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进而反哺生产、形成产业链良性循环。结合各地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品牌建设涉及生产、流通、监管多环节,需通过高效制度打通堵点。例如牡丹江市人大创新“闭环监督”机制:以深度调研发现问题,用专项视察审视症结,靠集中审议凝聚共识,紧盯整改确保落实,用“始于问题、止于解决”的闭环监督,为品牌升级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多方发力,助力农业品牌建设。可推动生产生态化转型,打造绿色安全品牌;还可促进“产学研”协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攻关关键技术以提升附加值。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拓展销售路径: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更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占有率。

品牌的持久力源于文化认同。可通过各类平台特别是新兴平台,全方位展示农产品的品牌故事、生产工艺与特色;深入挖掘当地农业文化、民俗文化与产品的关联性,将种植历史、传统技法等元素融入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在展位设计中突出文化符号,通过现场演示、故事讲解增强消费者认同,让品牌更有文化内涵。

我国农产品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在政策推动力、创新驱动力、文化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农业品牌之树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成斌 王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