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新华视点丨一路生花:古田银耳振兴记
2025-08-18 18:01:4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华黎

银耳是中国传统的食用菌之一,口感细腻,营养价值独特,享有“菌中之冠”的美誉。20世纪中叶,银耳还是餐桌的“奢侈品”。如今,银耳已成为百姓的家常菜和产业发展的“致富伞”,这样的转变与福建宁德的小城古田密切相关。

古田县山地丘陵多,溪谷遍布,再加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菌类生长。古田县志记载,早在隋大业年间,古田县境内就有种植香菇的历史。

1958年,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古田县累计移民6.3万人,耕地不足与百姓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为了谋求生存之道,古田人开始尝试食用菌生产。上世纪60年代,当地兴起了用段木栽培银耳。

为了提升银耳产量,勤劳的古田人开始探索新的栽培技术。1977年,银耳木屑瓶栽技术取得突破,古县银耳自此进入商品化生产。此后,银耳袋栽技术问世,古田银耳生产出现新的飞跃。

随着银耳种植技术的革新普及,古田银耳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产业链不断延伸,生产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大桥镇是古田县银耳主产区之一。2024年,全镇银耳鲜品年产量28万吨,产值32.1亿元,占全县银耳总产量的68.2%,70%以上人口从事银耳产业。

通过采用“县域工厂化”模式,大桥镇银耳产业集约化程度逐步提升。目前,全镇共建有银耳普通菇棚16053间、升级改造标准化菇棚532间、智能化温控菇棚176间,年种植银耳菌棒约2.6亿。

据统计,2024年古田县食用菌鲜品产量高达94.4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80亿元,其中银耳产量达41.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银耳产业已成为古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多年来,古田县坚持不懈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逐步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食用菌发展“古田模式”,获得了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头金字招牌。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推进产学研融合、打造食用菌百亿产业园等措施,古田致力于将以银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推向更大的舞台。一颗颗银耳好似一朵朵富民兴县的“幸福花”,在古田这座千年古城尽情绽放。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宓盈婷 林凯

配音:欧阳安楠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