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年产茶叶超7万斤,这座村子如何把茶产业做深做强?
2025-08-18 18:01:4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古树葱茏,小桥流水,村中绿道生机盎然,非遗点茶古朴雅致……日前,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目之所及皆是这般生动的景象。

径山村位于余杭区西北部,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厚,享有“中国禅茶第一村”的美誉。作为径山茶核心产区与人类非遗项目“径山茶宴”发源地,径山村具备发展茶产业的良好基因。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径山村全面推进茶叶生态种植、精深加工,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做强茶产业。

俞荣华表示,径山村目前有3000余亩茶园,年产茶7万余斤,产值超亿元。曾经的径山茶论斤讲价,如今的精品茶要按克销售。径山茶这片“绿叶子”成了推动茶农致富的“金叶子”。

这是8月5日拍摄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茶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近年来,径山村以“千万工程”为牵引,逐步建成集民宿、非遗体验、茶产业深加工为一体的3A级全域景区村庄。

步入径山村游客中心,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茶多酚面膜、茶口红、茶香护手霜等产品。销售经理陈月燕介绍,“最近一段时间,茶香护手霜每天都能卖出150 单左右,是所有产品里复购率最高的。”

“禅”与“茶”是径山村特有的品牌定位。为了增加品牌附加值,径山村结合传说典故,将村内景观串珠成链,建成“禅村十景”。径山茶炒制技艺、抹茶制作技艺、茶筅制作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也被引入村中,成立工作坊,展示与茶文化相关的非遗技艺。

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径山村改造房屋立面,增铺村庄绿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当旅游旺季来临,村内径山茶香萦绕,农家乐和民宿人气爆棚。村内还会举行点茶等非遗项目展演,游客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能亲自上场体验点茶的乐趣。

8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一名游客体验传统点茶。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茶产业?径山村在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积极探索低碳“新茶经”。

“我们积极引导茶企进行有机生态种植,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在生产的过程中,用电能炒制取代柴火烧制,以此实现减碳。”俞荣华说。

此外,径山村还在积极探索“碳标签”制度。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查阅茶叶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信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便于生态溯源,更能直观地展示绿色技术带来的减碳效果。

目前,当地部分茶企已率先试点“碳标签”制度。据俞荣华介绍,如果未来全面推广,贴有“碳标签”的径山茶将有能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卖茶叶到弘扬茶文化,从发展茶产业到文旅融合发展,径山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做深做强茶产业。俞荣华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广低碳茶叶生产和销售模式,为径山村的绿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记者周佳苗、方问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