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资源“一盘棋”统筹 产业一体化推进
2025-08-18 18:01:4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的8位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共同发布“共富宣言”。 受访者供图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不大,但故事很长。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过去整整6年了。2019年8月4日,不只是下党乡,寿宁县的老百姓都沉浸在总书记对大家努力奋斗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喜悦中。“没有总书记的关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下党乡下屏峰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尚标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这些年不知说了多少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寿宁人民的殷切嘱托。近年来,寿宁县打破“就村抓村、就产抓产”的路径依赖,探索党建联合体建设,引导村庄抱团发展、产业联合体共建,推动实现组织共建、产业共兴、区域共富,打造出党建引领农村片区共富新模式。

组织共建——

创新组织形式 打破村界壁垒

这些天,在流经寿宁的龙江溪畔,武曲镇大韩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旺正和乡村建设团队负责人讨论谋划水上漂流项目。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的首期“轮值书记”,任期45天,负责统一组织推动片区8个村的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协同发展。“把村里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系统开发上下游新业态,在溪水流经的村子设码头,游客可以随时停靠,体验不同村子的娱乐项目和美食。”陈少旺说。

2025年初,寿宁县创新成立“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以武曲镇承天村为核心,串联武曲、斜滩2镇8村,通过党建联建推动龙江溪沿岸资源共富共美事业发展,破解各村单打独斗、资源分散、发展不均等难题。

统筹“一书记三大员”力量,组建驻村工作组。寿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镇兼任着一个特别的身份——“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书记。他介绍,片区党委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书记、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担任专职副书记、联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轮值书记”,15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2个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党委委员,下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资金保障4个工作专项小组,确保片区资源“一盘棋”统筹、产业“一体化”推进,还邀请专业团队统一规划交通路网、生态水系与特色文旅,让资源串珠成链。

一级联一级,人人促共富,让8位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信心倍增,共同发布“共富宣言”:要让“十里山河”片区成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共富样板!

如何实现统一运营?最关键的突破在于运营模式创新。记者了解到,片区探索“共富联合体+运营公司+农户”联动机制,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成立顺承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建设研学基地等项目。通过统一盘活老旧房屋及闲置土地,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咖啡屋、农家乐等多元业态,实现整体运营、市场运作。

同时,寿宁县组建“大下党”片区共富联合体,联合下党乡、芹洋乡、平溪镇等5个乡镇的14个村级党组织,由片区党委“一盘棋”统筹发展布局,统一编制规划、抱团谋划项目、一体打造建设,同步建立年度共谋、月度共推、专项共议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发挥出最大合力。

片区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寿宁县委组织部还制定了深化村“两委”干部领办项目机制的实施方案,让党员干部带头在岗建功、承诺践诺、晾晒评比,在共富片区内形成比学赶超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产业共兴——

串起产业链条 实现抱团发展

“我们是从浙江温州开车过来的,肯定不能错过最有名的扁肉了。”在武曲镇承天村的一家餐厅里,正在品尝特色美食的游客徐女士说,“来武曲总要吃一碗扁肉。”武曲扁肉是当地一张亮丽名片,全镇有武曲扁肉商铺16家,平均月收入超过4万元。

聚人气,生财气。“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致力做响地域文化品牌,围绕弘扬武曲“茶仙”文化、大韩高谦文化、塘洋知青文化三张文化名片,以“十里山河”研学营地(承天段)为主阵地,精心打造4条研学教育精品路线,一年来接待研学团队31批逾1100人次。

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林琼表示,如今片区内“一村一主题”特色发展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玩在承天、吃在武曲、住在塘洋、学在大韩的全域旅游格局。仅2025年“五一”假期,“十里山河”片区8个联建村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300万元。

好的产业不仅要把人气引进来,也要让好产品走出去。按照联合体搭平台、村集体增效益、农户得实惠,片区组建产业链党建联合体,实行“五统一”管理,推动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抱团发展。“十里山河”片区聚焦发展柑橘产业,组建共富公司,以订单农业模式向农户收购各类柑橘,实现了片区好货卖向全国。

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通过统筹调配人力、项目、资金、土地等资源,推动区域内村庄优势互补、聚力发展,实现产业共兴。在下党乡横跨修竹溪的鸾峰桥上,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游客表示,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很受下党人民“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鼓舞。“暑期接待的学生团体比较多,他们对红色旅游很感兴趣。”这位名叫但利的讲解员,主要给游客讲解习近平同志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宋建龙同时担任“大下党”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专职副书记,他说:“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片区的红色资源,带动周边更多的村子形成红色旅游的大气候。”

近日,“大下党”片区共富联合体农特产品展示中心正式揭牌,来自下党、清源、平溪等5个乡镇的多种农产品在这里集中展示。“展示中心揭牌标志着落实片区‘统一品牌、统一认证’战略的核心载体正式投用。”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大下党”片区共富联合体党委书记项忠红表示,县里将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生态资源转化、共富路径探索等方面,持续推进打造一个特色徒步IP、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共有品牌、一套数字系统、一组合作模式的“五个一”发展目标。

区域共富——

创新人才机制 激活乡村动能

陆明全以前在外地经商,干了20多年服装加工生意,几年前被坑底乡党委邀请回村办厂,并身兼坑底乡地洋村的网格员。陆明全把乡亲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心尽力,还在2022年入了党。

“回村后看到村里还有很多人需要就业并改善生活,就想着能帮他们多做点事。”这是陆明全选择在家乡办厂的重要原因。他创办的共富工坊于2024年8月正式运营,主要加工皮衣、马甲、外套等服装,通过采取“厂房+家庭”生产模式,累计带动200余名留守妇女、脱贫户等就业。“孩子在上小学,丈夫在外地打工,来工坊上班后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个月能赚3000多块钱。”坑底村村民叶莲英高兴地说。

共富工坊还设立了陆明全党员工作室和党员示范岗,定期开展共富技能培训,通过党员示范岗“一对一”开放式互动教学,帮助村民尽快掌握缝纫技术,先后培育农民技术工100余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村民前来务工。

寿宁县将开展“新农人”回引与推进片区联建相结合,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选拔,打破村庄区域界限,促进人才相互流动,“雁阵式”带动村民致富,累计吸引1.5万名“新农人”返乡就业创业,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春禄是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他投资建设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通过订单收购的模式,对坑底乡芎坑村、榅当洋村的300多亩老茶树开展保护和利用,推动荒野茶成为“金字招牌”,带动村民、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今年4月,“难忘下党·福满寿宁”2025年寿宁县“下乡的味道”名特优产品推介活动在上海市千年古镇泗泾举办,羊肚菌、花菇、银耳等多种农特产品以及现场制作的美食很受上海市民欢迎。“下乡的味道”县域公用品牌能够打响,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也是得益于区域共富。

“大下党”片区建设“下乡的味道”系列农产品基地,统一生产标准,赋能区域特色产品,有效带动产业增收增效。“十里山河”片区则通过注册“十里山河”“大承天”等片区公用品牌,一体带动研学产业、柑橘产业、武曲扁肉等产业品牌化运营。

以党建联建破局,以产业联动共赢。黄镇表示,寿宁县把片区共富联合体作为打造全省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的重要抓手,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解决联而不合、合而不强的问题,变物理组合为化学反应,最终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村村共同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