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民超万人
2025-08-18 18:01:4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鸿润家庭农场在项目的影响下,积极采用可持续种植,获得了“推进可持续种植示范基地”认证。图为农场的哈尼族妇女正在收获杨梅,享受丰收的喜悦。 资料图

近日,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由欧盟“转型亚洲计划”支持的“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历经三年半,画上阶段性总结的句号。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共同实施的项目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重点聚焦多个重点果蔬产区,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民超过1万人、合作社超2000家,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共同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有效提升了生鲜农产品的源头管理能力与流通效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生鲜商品损耗高、链条长、效率低,是制约农业增效与消费升级的瓶颈环节。基于这一共识,协会于三年半前联合合作伙伴发起该项目,搭建起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推动、企业参与、科研支撑的多方协作平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流通路径。通过协会与执行伙伴的共同努力,项目有效打通了供需两端、连接了政策与市场,也推动了企业角色从“消费升级的引领者”向“绿色转型的协作者”转变。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胡向东指出,流通环节是调节供需结构、引导健康消费的重要关口。项目为果蔬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流通影响供给、标准倒逼生产”的重要路径,是推动从“吃得饱”到“吃得营养健康”的关键探索。

项目协调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介绍,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围绕“标准制定、培训体系开发、周转筐推广”等核心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项目期内,制定并发布了包括《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在内的多份标准指南;搭建了培训体系,在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赋能培训,成功覆盖2000多家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和超过1万名农户,促进了可持续种植理念在生产端的落地与传播;联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推广果蔬周转筐进入流通链条,覆盖了60余家零售企业和120余家经销商,还完成了涉及行业操作指南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政策研究等的系统工作。

“项目启动初期,协会深入调研发现行业在周转筐使用中普遍存在包装成本高、果蔬保护不足、操作流程不统一、丢筐率高等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创新部主任田芮丰表示,项目从使用指南开发、线上视频课程、企业试点和挂牌机制,到标准制定,系统推进了周转筐的普及,并于2024年升级为行业标准,涵盖载重、尺寸、物流兼容性等关键参数。同时,项目还推动周转筐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的协同应用,联合地方政府探索“以好筐带好品”的推广路径。

来自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的中国首席代表高思博士分享了项目期间开展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结果。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目前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达611万。

“蔬果的生产流通面临化肥农药投入偏高、组织化程度不强、损耗率高、流通链长等典型问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研究员周慧指出,该项目有效推动了农户培训、合作社赋能、标准融入采购体系、流通减损协作等关键环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学勤介绍,项目先后在宁夏蔬菜主产区——银川市和固原市举办多期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售采购标准、品牌建设及电商供应链等主题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

“通过与项目参与企业喜茶的深度合作,鸿润家庭农场获得了标准化生产与评价体系的培训与指导,成功获评‘推进可持续种植示范基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鸿润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媛表示,在此过程中,农场还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女性广泛参与杨梅种植、采摘、包装等环节,促进了就业与乡村融合发展。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部总监黄建军表示,企业不仅借助项目资源完成了多场赋能培训,还将可持续理念扎根于农业实践一线。项目帮助企业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淳安县,丽水市庆元县以及四川省广元市等地推动了订单农业、绿色种植与采后保鲜等多项创新探索,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蔬果品质与流通效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表示,“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顺利结项,不仅是一次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为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实践样本。三年半的探索证明,通过标准化工具、协同平台与培训机制的联动,可以有效降低流通损耗,减少环境压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效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