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以工代赈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5-08-20 18:09:1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在松西河畔的松滋大地上,一条条新修村道蜿蜒伸展,一片片精整田畴焕发勃勃生机。这些变化背后,是湖北省松滋市以工代赈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将国家关怀与地方实践紧密交融,为乡村注入澎湃动力。

松滋以工代赈的独特之处,在于精准的“授人以渔”之道。松滋发改局突破传统“输血”模式,精心编织“以工代赈”与“技能提升”的双重网络,不仅为农民铺就了增收的“快车道”,更点明了“致富灯”,培育出一个个乡村“造血”细胞。在杨林市镇盘古山村,高温旱情曾让2400亩农田和1700亩柑橘面临灌溉难题。以工代赈项目推动的界溪河引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更让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60多岁的村民苏振山坦言:“在家门口一天能赚150元,还学会了管道铺设手艺,庄稼也不愁水了。”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松滋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超7.5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易迁群众占比显著,发放劳务报酬预计达1128万元。

松滋以工代赈的实践,不仅铺就了脚下的路,更铺展着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当基础设施的“混凝土”与人才技能的“活水源”在松滋的田野上交融,以工代赈的深远价值便如春风化雨,无声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根脉。当农民在亲手建设的家园中收获尊严与财富,当技能在劳动中淬炼升华,松滋大地上呈现的,已远不止于一条条通达的道路、一座座坚固的堤坝——那是在政策温度与民众汗水共同浇筑下,一幅从项目图纸走向幸福蓝图的振兴实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