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部。从始丰溪清澈的涟漪到田间地头蓬勃的生机,绿色不仅是天台最鲜明的底色,更是贯穿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主线。
2022年以来,天台县以稻谷、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力图打造‘产业美、环境美、效益美’的美丽农业。”浙江省天台县委书记陈晨说。通过生态赋能让“好山水”产出“好产品”,让“好产品”引领“好生活”。
天台县迈出生态第一步是实施“肥药双控”。为减少化学品使用,出台了《天台县深化实施“肥药双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奖励补助办法》,每年安排“肥药双控”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对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配方肥、兽药“两化”、农业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加强政策支持。“这不仅是全县守护生态的需要,更是让农业‘轻装上阵’,提质增效的关键。”陈晨介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10%以上,而作物产量提高约15%,生产出的稻米、蔬菜更绿色健康。
绿色品质加上品牌培育,天台农产品溢价空间得以提升。几年来,产业园持续擦亮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绿色食品认证主体数量增加到15个、认证数量20个,认证产量1.6万吨。“肥药双控”让“金果子”“绿叶子”成为农户的“钱袋子”,更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全县农业品牌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给生态“做减法”,天台县还积极为资源“做加法”,让循环农业的理念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培育新增长点。“过去被当作废弃物的秸秆、粪污,现在都是‘宝贝’。”陈晨说。产业园探索形成“稻秆—蘑菇—芦笋”“猪+沼+水果”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7%,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更催生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生产等新产业。
以天台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利用水果废枝生产生物质燃料,年处理秸秆能力达1万吨以上,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循环农业让产业链条“环起来”,也让城乡要素“动起来”——农村的废弃物变成了工业原料,城市的技术和资本也找到了下沉的渠道。由此,天台县入选国家级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相关经验也正带动周边县市发展同类产业,形成区域联动的生态经济圈。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园区以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为枢纽,建立“县—乡—生产主体”三级联动的质量检测网络,全面推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标准化、数字化“三化”管理模式。截至2025年8月,园区累计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1792批次,综合合格率保持100%。
“我们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13家规模主体接入省级追溯平台,21家龙头企业纳入‘浙食链’系统,实现园区农产品95%可追溯。”陈晨说。过硬的品质让天台农产品成功打入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
从“肥药双控”筑牢生态基底,到循环农业激活资源价值,再到质量追溯守护舌尖安全,天台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之路,正是一条以生态为笔、以产业为墨,为“粮袋子”涂上生态底色的发展之路。产业园不仅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下一步,天台将继续以产业园为抓手,推动绿色生态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生态红利更广泛地惠及城乡群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