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新梅产业铺出增收路
2025-08-20 18:09:1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伽师县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优质粮棉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新梅产销基地。

近年来,伽师县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做强农业产业,以新梅为主导产业,以科技赋能提品质、以精深加工拓价值、以品牌提升增收益,着力破解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等突出问题,推动伽师新梅迈上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道路。目前,全县新梅种植面积达57万亩,其中挂果45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国50%、产量占到全国的7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新梅种植已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委书记刘志成说。

产业园建设以来,针对新梅成熟后短期内集中上市、市场难以消化、价格持续走低,反之在其他季节“有价无果”的状况,大力完善冷链仓储物流、智能分选和精深加工包装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延长销售时间,稳定新梅价格。

为将新梅“产加销”打造成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产业园强化科技赋能做活产业,加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力度,成立院士工作站,组建8个科研平台,柔性引进32名科研人员常驻伽师,并常态化举办培训班,培养“土专家”“田秀才”1.7万余人。这几年围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治理、精深加工、药食同源等开展技术攻关,培育出“伽师新梅1号”“伽师新梅2号”“伽师新梅3号”等优良品种,研发出时尚、休闲、保健等系列产品,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坚持引领带动做大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制定标准、典型示范、全面推广,打造新梅专业村178个、标准化示范园160个。新梅产量从2021年的8.8万吨增长到2024年的37万吨,年均增长62%。同期产值从11.4亿元增长到70亿元,年均增长83%。

“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全链条思路抓产业,围绕新梅全产业链发展制定招商图谱。”刘志成介绍,产业园采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援疆干部蹲点招商、企业工厂以商招商、党员干部人人招商以及“企业布点跟着种植产区走”的方式,引进京东、汇源、百果园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各企业分布在主产区乡镇,既方便企业就近收购新梅、群众就地出售新梅,也减少了中间环节,最大化让利于民。园区多家企业研发生产出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22种精深加工产品,初步形成集种植、采摘、分选、冷藏、包装、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增加就业岗位3000余个。

产业园还支持拓宽销售渠道做优产业,建成“县有万吨级、乡有千吨级、中心村有百吨级”总库容50万余吨的冷链仓储体系,实现错峰销售、保质稳价。构建线上和线下销售两张网,开通新梅专机、冷链专列,助力伽师新梅走出新疆、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地域品牌,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农户得实惠,举办“伽师新梅展销会”,开展“新梅万里行活动”,组团对接全国各大果品交易市场、流通企业,畅通销售渠道。

在产业园建设推动下,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民族团结、加强基层治理实现深度融合。目前,全县20余万人通过新梅采摘、转运、分拣、包装增加了收入,更有农户种17亩新梅,一年收入90万元。2024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农民住进了楼房、开上了轿车,闲暇之余还积极参与多彩文体活动。同时,有500余名懂经济、会管理的致富能手进入各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威信持续提升,各族群众更加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了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伽师新梅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打开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大门,每年大批内地客商来伽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新梅,和当地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成深厚友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