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重庆:“两山”理念融入山城每个角落
2025-08-21 18:17:02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市正将这一理念融入全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山城答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并进的“美丽重庆”画卷正徐徐展开。

重庆的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为筑牢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底线,重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前瞻性地划定了1.92万平方千米的生态保护红线与2664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将国土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10.7%以内。这一系列硬性指标,共同构建起“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立体化生态安全格局,为“美丽重庆”建设锚固了最坚实的绿色基底。

践行“两山”理念,核心在于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重庆大力推广的“生态修复+”模式,成功实现了“点石成金”。曾经尘土飞扬的渝北铜锣山废弃矿区,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的巧妙结合,已蝶变为中心城区的“绿肺”和市民争相探访的网红公园,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这不仅是环境的重生,更是价值的再造——项目直接带动近300个就业岗位,使当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0%,村集体增收超350万元,生动诠释了生态红利如何惠及民生。

推进生态文明,需要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山城独特的爬坡上坎地形,重庆在鼓励绿色出行上展现了卓越的规划智慧。通过构建以“轨道+公交+步行”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重庆正努力实现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的目标。全市975条公交线路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站点500米全覆盖;同时,通过对73个轨道站点实施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增设扶梯、风雨棚等设施,成功克服地形高差,让居民的回家路更便捷舒适。截至今年6月,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已提升至55.6%,绿色低碳正成为山城市民的出行新风尚。

从严守生态红线到点亮生态经济,从创新节地模式到倡导绿色出行,重庆正以系统性的规划和扎实的行动,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是对“两山”理念的深刻践行,更是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有力担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