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安徽合肥公交集团增开了一趟公交路线,站点设置在合肥市吴山镇、小庙镇等地。这趟公交被称为“扁担公交”,每天清晨不到6点发车,数十位挑着扁担、拉着菜筐的菜农乘车后,可前往市区的西七里塘菜市场卖菜。“扁担公交”的路线缩短了城乡距离,载满了民生温度,受到菜农和市民好评。
“扁担公交”的可贵,在于它读懂了小需求里的大民生。菜农乘坐专线公交车进城卖菜,道路更顺了,卖菜更便捷了,市民买到平价蔬菜也更有保障了。这一来一往中,乡村物产更顺畅地融入城市,城市的发展成果也更均衡地惠及乡村。可以说,“扁担公交”上流动的,不仅是农产品,更是城乡间的交流与互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与活力。
“扁担公交”的启示,还在于它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精度与温度。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既需要覆盖广度,也需要服务精度。它不必追求“高大上”的配置,却必须扎根于群众的真实需求。对于乘车菜农而言,班次密度与载货便利便是需求核心。报道显示,“扁担公交”在当地几个乡镇设置上车点,根据乘车需求优化班次,体现了“扁担公交”为菜农量身定制的初心。
公共服务的温度,往往就藏在为群众多想一步的细节里。当公交车能为挑着扁担的菜农留一个位置,当城市能为乡村的烟火气打开一扇方便之门,这样的城市必然是更有活力、更具温情的家园。愿更多城市能从“扁担公交”中汲取灵感,为保障农民生产生活需求送去及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