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到王孝玲时,她正在陪一位特殊孩子做心理疏导。“王老师就像亲妈妈一样耐心和暖心!”孩子的妈妈说。
在河南商丘市民权县,说起王孝玲,人们都说她是特殊教育学校里孩子们最依赖的“王老师”,也是家里老人们最安心的“主心骨”,更是大家身边的“暖心人”。
47岁的王孝玲用二十多年的时光,诠释了“教师”与“家人”这两个身份,活成了身边人心中的榜样。
“照顾老人是本分,教好孩子是职责,帮衬他人是常情,就像种地要除草,做饭要放盐,这都是过日子的本分。”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2016年,她的公公查出肺癌,王孝玲便给自己安排了个新任务:研究肺癌患者食谱。老人家没胃口,她就把蔬菜剁成泥包饺子,把鱼肉炖成汤煮面条,像哄孩子似的一口口劝着吃。
最让人揪心的是2018年。半年里,女儿骨折、公公去世、婆婆住进ICU、父亲突发脑梗离世……一连串的打击砸过来,她在医院走廊里偷偷掉过无数次眼泪,可一进病房,对着病床上的婆婆和守在一旁的母亲,又立刻扬起笑脸。“我要是垮了,她们可怎么办?”王孝玲说。
直到2022年婆婆安详离世,老人身上始终清清爽爽,连医生都惊叹:“长期卧床的病人能做到这样,全靠家人细心。”而对自己的母亲,她再忙也会挤时间陪伴,母亲常跟邻居说:“有闺女在,我心里就踏实。”王孝玲常说:“日子是过出来的,心热了,日子就暖了。”
在特殊教育学校,王孝玲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孩子不会说话,有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几分钟,但她总有办法让课堂“活”起来。她发现孩子们对色彩敏感,就用彩纸做教具;知道孩子们喜欢动手,就带着他们折纸、串珠子,在游戏里教他们认数字。时间长了,连最内向的孩子看到她,都会伸出小手要抱抱。
“这些孩子心里啥都懂,你对他好,他就跟你亲。”王孝玲说,有次她因为婆婆住院请了半天假,回来时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堆“礼物”——孩子们把自己最宝贝的石子、折纸塞在她的教案本里。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后来她考了心理咨询师,发现不少特殊孩子的家长心里有疙瘩,就主动开起了“家长课堂”。有位妈妈总因为孩子学不会说话偷偷哭,王孝玲就带着她一起给孩子做口腔训练,教她怎么用游戏引导孩子发声。“王老师不光教孩子,更教会了我怎么当妈妈。”现在那位妈妈见人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