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2025-08-21 18:16:4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过去,高额彩礼、婚丧嫁娶‘撑面子’‘讲排场’等陋习,让群众不堪重负,自从政府提出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行动以来,我们干工作好像有了靠山,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更加顺畅了!”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山羊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国表示。

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现代文明之风吹入群众心间,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观念转变的革命。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系统谋划,注重标本兼治,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责任清单,明晰职责权限,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众参与、全员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颁布《张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遵守村规民约,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作出规定,并先后制定出台《张掖市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工作实施方案》《张掖市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在引领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市836个行政村通过公议、公订、公示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以及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移风易俗“小切口”,撬动乡风文明“大提升”。

有了观念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我和老公都家境普通,不想因为结婚让家里背上沉重的负担。”提起自己“零彩礼”出嫁的事,高台县黑泉镇黑泉村的向小亭觉得很自豪。在女儿“零彩礼”结婚这件事上,向小亭的父母通情达理地表示支持:“婚姻不是买卖,只要他们小两口能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学有榜样、行有楷模,是推进移风易俗的一剂良方。向小亭的“零彩礼”新婚俗成为当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鲜活事例。除此之外,张掖市还深入挖掘临泽县板桥镇史登清、高台县南华镇张四萍等“零彩礼”嫁女的事例以及更多群众身边传承弘扬好家风的故事,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文明新风带来的积极变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张掖市推动越来越多的模范典型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人引领更多人,逐步形成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

“风俗习惯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教育引导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任务。”张掖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将推动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文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并坚持市级集中示范宣传、县区联动同步的原则,采取“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民间文艺+有奖知识竞答+便民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深化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等宣传引导系列活动60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纵深推进,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美丽画卷越擦越亮、越绘越美,彩虹张掖正逐渐成为一座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涵养的幸福之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