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永安:制种有“稻”忙丰收
2025-08-26 17:20:39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希望田野,稻浪翻滚。在大湖镇岭后片区的杂交水稻制种田里,杂交水稻制种迎来丰收季。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丰收的乐章。

“这可不是普通的稻子,这是我们的‘致富种’!”大湖镇魏坊村的农户陈君章蹲在田埂上,望着眼前一片金黄的稻田,眼中满是期待。他今年种植的120多亩早稻制种田,带来可观的收成。

杂交水稻制种是大湖镇强村富民的产业。今年,大湖镇水稻制种面积突破1000亩,占永安市制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早稻制种300多亩,烟后稻制种700多亩,预计亩均产量超400斤,让粮农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自引进水稻制种项目后,每亩平均能多赚1000多元。”大湖镇李坊村农户陈永成兴奋地说,“不仅收入达到普通水稻种植的两倍,而且从收割到烘干用不了半天,极大减少了稻种的损耗。”他算了一笔账,以往普通水稻种植每亩收入约1700元,如今制种稻每亩收入3200多元,将近翻了一番。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大湖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创新模式,倾力为粮农们提供全方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和代烘干服务。稻谷从收割装车到进厂烘干,一气呵成。机械化、标准化的烘干流程将种子含水率稳定控制在安全储存区间,确保种子产量和质量“双稳定”,从源头上夯实了粮食安全的基础。

“以前收割后,还要在太阳下晒干,遇到阴雨天就麻烦了。现在有了代烘干服务,稻谷收割后直接运到烘干厂,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种子质量。”陈君章感慨道。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大湖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水稻制种规模。通过科学安排“耕、种、收、防、管”全流程,采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如今,大湖镇的制种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金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不仅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要让粮农们的口袋鼓起来。”大湖镇人大主席黄生钊表示,“通过发展制种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粮农们既丰盈了‘粮袋子’又鼓足了‘钱袋子’,更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