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让“绿色资产”变成“真金白银”
2025-08-29 18:08:32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短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用15条具体措施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到“经济发展收益”的转化通道,既给林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更清晰、更可行。

过去提起林业融资,不少种树人、林场经营者都犯愁:林子是“绿色宝贝”,但在银行眼里,它不像厂房、机器那样能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抵押。一场台风、一次虫害,可能让前期投入打水漂;林子生长周期长,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贷款期限却往往跟不上生长周期。这些难题,让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多了几分顾虑,也让不少好的造林计划因为“没钱”而搁置。

如今,这种局面正在被创新打破。比如,银行不只看林场的硬件设施,更看重树林未来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将这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价值,通过专业测算变成具体价值;保险也开始给林业“兜底”,2024年1月1日,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在福建省长汀县落地,为389万亩长汀县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资源提供1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政策在主动“牵线搭桥”。这次三部门出台的《通知》里,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鼓励将用材林中幼林、毛竹林、果树、设施花卉、苗木等纳入抵押物范围”;创新金融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围绕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蜂和森林康养等林下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信贷服务;“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可循环信用贷款。这样一来,企业、农户都愿意投身林业,正在形成“政策搭台、银行赋能、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不过,要让“绿色资产”顺利变成“真金白银”,还有些坎要迈。《通知》中提到的加快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和保障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把“标准”建起来,把“门路”指清楚,用更有力的支持,更优质的创新,更严的管理,更坚实的保障,让政策成为利国利民的“良方”。

林子种得越多、生长得越好,空气越清新、水土越稳固,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而种树人能通过金融支持赚到钱,就会更有动力去护林、造林。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越护林越赚钱,越赚钱越护林”的良性循环。

随着《通知》的落地,加上各方的创新实践,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沉睡资产”被激活,让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财富,更是家家户户都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的经济财富、幸福财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