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安徽小山村为何买飞机?
2025-08-29 18:08:22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一个多月前,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永兴村花了10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双座轻型飞机。小山村为何要买飞机?飞机购置回来怎么使用?记者日前来到这个村探访。

永兴村位于湾沚区东部,与当涂县、宣州区相邻,以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芜宣机场的开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我们村三分之二都属于圩区,三分之一属于丘陵地带,有3600多人,5000多亩基本农田,属于典型的纯农业乡村。近年来,通过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公益性项目的承接、投资入股的收益,村集体资产慢慢增长起来,截至去年底村集体收入接近600万元。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产业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丁静向记者介绍。

2021年,芜宣机场的开通带动了当地航空产业的发展。2024年4月,安徽省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激发低空消费活力。依托芜湖市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湾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在航空制造、临空经济、航空材料、低空运营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长期深耕四川航空产业的我们也想回家乡投资发展航空经济。”安徽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圣庆介绍,就这样,2023年,占地376亩的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正式落户永兴村。

如何探索“低空+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地处飞行营地核心区的永兴村也在一直思索。在建设营地的过程中,企业与镇、村深度接触,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读与沟通协调,精准高效组织动员群众,仅用30天就完成了290亩土地平整,直接带动110名村民务工增收。当年,永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24.86万元。“在与村里打交道的过程中,被村干部的精神感动,一方面他们建设好家乡的意愿非常强烈,一方面也希望在低空经济赛道中也分一杯羹。我们双方同样秉持着建设好家乡的想法,带着回报父老乡亲的初衷,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杨圣庆感叹。

“就集体经济收入而言,我们村并不是湾沚区最富裕的村,所以买飞机的过程也非常慎重,我们调研走访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大伙们都很支持这个投资决定,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丁静说,7月他们选定机型正式买下“永兴号”,采用飞机托管模式,将“永兴号”交由安徽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托管运营,用于拓展空中观光旅游业务,收益每年按照保底加分红,成为国内少有的直接投资航空资产并深度参与低空运营新业态的村集体。

前不久,记者来到存放“永兴号”的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探访。现代化的跑道、停机坪、场馆应有尽有,研学旅游、飞行培训、飞行体验、空中观光、航空赛事、展览展会及高空跳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及相关项目体验内容丰富。

在停机库里,记者一眼看到了靓丽的“永兴号”。75岁的村民代表丁长荣是“永兴号”的首位乘客,他体验了首架村集体购置飞机的正式首飞。“没想到村里能买飞机,没想到能坐上村里的飞机,没想到还能吃上飞机的分红。”这位老人笑着说。

在这个偌大的飞行营地里,通用飞机载着游客掠过成片的荷塘与稻田;营地周边,采摘园里欢声笑语不断,附近鸠兹湾的田园牧歌里金浪翻滚正酿丰收。从空中体验到地面消费,飞行营地像一根纽带,将散落的乡村文旅资源串成了“金链条”。营地自去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同时带动全镇旅游消费达1500万元。

“下一步村里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丁静怜惜地摸着“永兴号”说,“村‘两委’计划将闲置的农机大院厂房、项目周边的建设用地以及村集体所有的村塘水面等资源,通过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深度融入项目后续发展,持续挖掘项目衍生价值,为集体经济后续可持续增收埋伏笔、打基础。还打算把营地周边的一批民房改造为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杨圣庆透露,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重大机遇,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正积极致力于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探索,构建低空经济发展新生态。“随着国庆、元旦两节的临近,即将迎来飞行营地的客流高峰季,我们也提前做好保洁、警卫等服务人员的招工和保障等。”丁静说。

跑道连稻田,飞机接云端,小山村的“飞天梦”正化作振兴实景。“我们将以低空经济为引擎,持续深化文旅体融合,优化营地配套、引入多元业态、打造有影响力的‘低空+体验’‘低空+场景应用’品牌,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花桥镇镇长吴琴之对未来充满信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