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让更多低门槛民俗活动实现文旅“破圈”
2025-08-29 18:08:12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洗街啦,喜街啰!”这个夏天,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翙岗古村免费开放的“喜街”活动成为现象级避暑景点,今年暑假单日游客超2万人次,相关话题也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这一免费民俗活动缘何成为“爆火”元素?看似寻常的古村,又为何凭借“洗街”民俗焕发新活力?

其爆红的密码,正藏在这项古老民俗与当代游客需求的完美契合之中。

喜街取自谐音“洗街”,是翙岗村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已延续300多年。每年夏天,当地村民都会用石板闸门堵住水澳的出水口,让地下山泉水溢出,沿着街面流淌,有祛灾纳福、期盼平安喜乐的寓意。

当炎炎夏日遇上清冽山泉水,孩子们能够光着脚丫肆意踩水,大人们也能拿起水枪打水仗,加入这场与水共舞的狂欢。“洗街”活动成功地将一项传统仪式转化为一场跨越古今、全民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强互动性的活动让旅游回归放松身心、获得愉悦的目的,游客们在这里解放天性,参与感满满,自然会流连忘返。

更深层次上,免费的“洗街”活动本身就是一场鲜活的文化展演,让游客零门槛、零距离触摸深厚的历史脉动。再加之便利的交通、具有地域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以及街边木莲豆腐、烤饼等地方小吃的加持,翙岗村成功将传统民俗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新热点。

翙岗古村以传统民俗点燃文旅热度的实践,不仅勾勒出乡村旅游的鲜活样本,更为各地文旅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思路。

要深挖本土文化,激活民俗生命力。乡村的独特魅力源于差异化的文化基因,各地乡村应从传统节庆、生活习俗中提炼特色IP,而非盲目复制“网红项目”。例如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北苏庄村,因当地有着深厚的喜文化,便因地制宜将村庄打造成一座集婚礼举办、婚宴服务、古村落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婚俗体验园,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带动了村里的文旅产业。

要以低门槛聚人气,用配套服务激活消费。喜街零门票政策降低了参与门槛,引来了流量,让村民在家门口卖起了小吃,一天的收入就上千元,涌入的客流通过特色小吃、文创等二次消费实现了价值转化。这启示乡村开发旅游应跳出“门票依赖”,完善餐饮、交通、住宿等基础配套,让“流量”变“留量”。

要强化沉浸体验,借力新媒体实现“破圈”。如河南万岁山景区深挖大宋文化内核,游客可换上宋制汉服,在仿古街巷体验与“包拯巡街”“梁山好汉互动”等实景演出的无缝衔接互动,参与投壶、射箭等民俗游戏,甚至能在“大宋食坊”亲手制作灌汤包,让历史从文字变成可触摸的体验。这些鲜活场景天然适配新媒体传播路径,游客随手拍的“穿汉服逛宋街”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获百万点赞,游客的自发分享也成为了当地文旅“破圈”的重要推动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