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吉林通榆:智能机械化管护秋粮
2025-09-02 18:01:3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华黎

当前正值玉米灌浆期,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双岗镇林海村广袤田野上,秋日管护正迎来科技“协奏曲”。通榆县农夫大田合作社通过精准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农业植保无人机三大技术协同发力,将传统农事升级为智慧农业样板,为粮食丰产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的秋田管护,早已不是“看天吃饭”的老路子,在通榆县农夫大田合作社4300余亩玉米田里,依托井电设施实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自动调节水肥配比和输送量,既节水又为玉米各个生育期提供精准营养配比,为玉米高产提供保障。“因为是第一年整治的土地,我们采取精准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在看玉米长势也非常好,产量可能有大的突破,个别好地块有望达到3万斤左右,整体地块平均达到2.5万斤是没有问题的,长势达到预期的水平。”通榆县农夫大田合作社经理李明说。

“嗡嗡嗡”伴随着轻微的轰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低空盘旋,机翼下的喷头均匀喷洒出雾状药剂。据了解,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喷1500亩地,不仅能精准控制药剂用量,还能通过GPS定位规划航线,避免漏喷、重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保障玉米健康生长。

李明说:“现在是第三次植保,这次植保可防虫防病还可促早熟,这些天,农技专家来田间进行指导,让我对今年增产增收更有信心了。”

从秋田管护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再到飞防作业“高效护航”,科技正成为农业生产的“硬核支撑”。如今,通榆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广智能机械化种、管、防、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让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高效化。(农民日报记者 阎红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