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激活农村留守妇女“她力量”
2025-09-02 18:01:32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初秋,在黑龙江省桦南县紫苏种植基地,石头河子镇春富村留守妇女马红梅正带着村里的姐妹们察看紫苏长势。“靠着紫苏种植和手工编织车坐垫,我们不用出村,一年能挣4万元呢!”马红梅高兴地说。

在桦南县,像马红梅这样的留守妇女有2650余人。近年来,该县在彩票公益金项目中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打造“紫苏+”“‘妇’字号”“九八九”三大品牌,让留守妇女从“围着锅台转”变为“围着产业干”。

紫苏产业是桦南县多个深加工产业的一个代表,桦南县发挥县域特色紫苏产业联农带农作用,积极向上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实施中国紫苏之乡乡村振兴项目。在立足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合理规划到紫苏生产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乡村建设等11个方面,打造“紫苏+”全产业链。

走进桦南县巾帼创新工作室,无糖紫苏月饼、紫苏精油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该工作室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持续研发紫苏深加工产品,带领一批原木材行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如今,当地依托“紫苏+”品牌,构建“企业+合作社+农业种植”体系,带动300余名妇女参与种植、加工和直播销售,实现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同样,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带动下,“妇”字号品牌帮助妇女“安下来”,9个“乡村振兴巾帼孵化基地”里的手工编织品、粘贴的睫毛远销外地,帮助3000余人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桦南“九八九”转移就业工程则是引领妇女“走出去”,每年向宁波、北京等地输送护工、育婴师7500余人次,“桦南家服”成了响当当的品牌。

桦南县妇联还组织200余名干部入户宣讲,把“手工编织带头人”、“紫苏种植能手”等典型的创业故事送到炕头,激发妇女的内生动力。同时,组织开展“高素质女农民”“电商直播带货”等培训12场,1500余名妇女学到新技能。如今,“学典型、闯新路”成了当地留守妇女的新潮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