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一村一策”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2025-09-05 18:20:5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研学团队带领家长和孩子们来到青岛市城阳区东毛家庄社区翠林云庄乡村乐园进行研学活动。 张文君 摄

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乡村大地上,曾经沉睡的土地、闲置的民房正悄然变身“聚宝盆”。

近年来,这片加速城镇化的区域以“一村一策”为密钥,解锁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乡村家底越来越厚实,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5年上半年,城阳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社区同比增长3.5%,持续增长的曲线背后,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与实践。

腾笼换鸟 唤醒沉睡资源增收潜力

“咱们目前所在的这23亩闲置地实现了‘大变身’。以前这里堆废料,现在要变汽车城!”站在流亭街道红埠社区的工地上,社区党委书记王芝锐的话语里满是期待。这片闲置地块正借着黑龙江路汽车产业聚集的“东风”,逐步蜕变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沃土。未来,这里将聚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生产等业态,每年能为社区增收800余万元。

红埠社区的实践,正是城阳区盘活低效资产的生动注脚——通过租赁、股份合作、投资建设等方式,唤醒“沉睡”的资源。

同样的蜕变也发生在上马街道北程社区。5处收回的民房经过整修,成了社区老人的“暖心屋”。“通过这样的盘活利用,每年可为社区增收6万元,还解决了一些老人租房难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社区党总支书记孟工厂笑着说。

为让资源“活”起来,城阳区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管机制,将集体资产全部纳入市区街三级交易平台。202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4.97亿元,实现溢价2246万元,为社区增收2406万元,让集体资产发挥出更大效益。

抱团协作 “经济联姻”催生共富效应

“单打独斗不如携手共赢。”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抱团发展的秘诀。对于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社区,城阳区引导它们“联姻”,共享红利。

河套街道的孙哥庄东社区与潮海西社区便是最佳搭档。依托春礼路的客流优势,两社区联手打造美食商业街,完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激活“夜市经济”。如今,孙哥庄东社区的商业综合体、潮海西社区的安置区商铺联动升级,形成“吃玩购”一体的夜市街,每年为两社区合计增收200余万元。

棘洪滩街道的东毛西毛片区则走出了另一条抱团路。受水源地保护限制,这里避开工业,转而发展观光旅游与高效农业,打造翠林云庄乡村乐园等新业态。同时借助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的政策红利,片区投入2.2亿元建设水库展厅、文化中心等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跟投5200余万元。专业运营团队的加入,让林下经济、民宿采摘等业态蓬勃兴起,带动片区集体经济节节高。

筑巢引凤 延伸链条拓宽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租赁收入一直是我们社区主要的集体收入来源,收入途径略显单一。”城阳区城阳街道东旺疃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李成军介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拓展致富途径、延长增收链条、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区思考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东旺疃社区将目光转向了投资承建教育新兴项目。

东旺疃社区出资并承建的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于2024年8月交付使用,交付后每年为社区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成为社区集体经济增长的又一发力点。“近年来,我们探索增收途径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李成军介绍,社区结余资金对辖区国科健康小镇网点房进行回购,自建集体厂房等固定资产,通过出租每年为社区增收近430万元。

从唤醒沉睡资产到抱团闯市场,从单一租赁到多元投资,城阳区用“一村一策”的精准施策,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澎湃动能。“我们通过创新机制、激活要素、引进项目,打出集体增收‘组合拳’,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农民的获得感更实。”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