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合作社领跑中药材种植
2025-09-05 18:20:5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林海藏药,风动飘香。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禾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黄精碧绿婆娑结满种子,重楼、大红参扎根沃土,在树荫下蓬勃生长。

“去年育苗150万株,销往玉溪、大理、西双版纳等地,销售额为5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8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刘德正边指导农户除草边介绍。15年来他选育的2个黄精品种抗性强、产量高。“未来我将继续给农户提供品质更优的种苗,带动更多乡亲走上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的新路。”刘德正说。

“黄精既可入药又能食用,市场价格稳定,种植大有可为。”刘德正自豪地说。目前,在基地的带动下,周边农户已发展黄精种植300余亩。除此之外,合作社种植基地用工需求旺盛,每年仅除草、打药等环节就需要投入近700人,带动了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双柏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纯净生态环境和丰富生物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持续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42.83万亩,形成了以滇黄精、茯苓、白扁豆、佛手等道地品种为主的种植格局。建成50亩以上示范样板51个,标准化种植面积显著提高,从源头上保障了药材品质。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双柏县深谙此道,积极构建“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育种体系,例如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作,筛选出3个适合本地种植的茯苓优质菌株;推进茯苓、黄精等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攻关,并计划建立专家工作站。

双柏县始终将“促农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落脚点,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带动模式。在合作社和新农人带动下,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县政府还通过政策扶持与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经营能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