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一朵花菇催生产业质变
2025-09-11 17:51:2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近日,在山东临清市鑫元农业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工作人员王玉芬将一包包花菇过秤包装,这些花菇将通过电商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这正是临清市老赵庄镇花菇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云端市场”的生动缩影,展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菇”的产业质变。

花菇本是南方特产,但老赵庄镇通过“南菇北种”技术,结合本地气候优势,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高品质花菇。“花菇肉质细腻,但在北方规模化种植难度较大。”老赵庄镇党建办副主任潘彤彤介绍,技术人员将南方优质花菇品种与北方耐寒培育技术结合,再辅以智能温控大棚精准调控光照、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培育出兼具南方细腻口感与北方醇厚风味的花菇品种。

“我们的花菇顶面花纹舒展,菇肉厚实饱满。”潘彤彤介绍,这种花菇富含多种氨基酸、花菇多糖及多种生物酶,素有“菌中之星”的美誉,是市场青睐的“生态珍品”。

此外,老赵庄镇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了花菇酱、花菇酒、花菇面条等深加工产品,并推出花菇文化IP,让花菇从餐桌走向生活。

在鑫元农业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花菇种植的各项数据。“虽然当前并非产菇季节,但这些数据能为下一季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技术人员介绍,借助物联网技术,老赵庄镇为每个菌菇棚配备了传感器,实时监测棚内的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至云端平台。技术人员通过分析数据,结合花菇的生长周期和特性,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

除了种植环节的智能化管理,老赵庄镇还打造了“赵小花”IP,设计特色标识和包装,开发挂件、书包等10余种文创产品,并通过举办花菇文化节、研学游等活动吸引游客;同时,在销售端搭建了数字化平台,通过电商渠道,老赵庄镇的花菇畅销国内各大城市。一时间,“花菇小镇”名声大噪,小花菇成功走出乡村。

如何让花菇产业惠及更多村民?老赵庄镇创新构建“党委+龙头企业孵化器+N”的共富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资金资源,引入龙头企业鑫元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共富农场”和“微小棚”。目前,全镇已成立8家合作社,带动15座“微小棚”落地,种植规模近百亩,年产量达600吨。202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突破百万元,村集体增收5.21万元,真正实现“弱村变强、强村更富”。

老赵庄镇的花菇产业价值链还在不断拓展。深加工车间里,生产着花菇酱、花菇酒、花菇面条等产品;文旅园区内,花菇文化节、研学游、花菇宴吸引着八方游客;“赵小花”更让花菇从农产品变成了文化符号——花菇形状的挂件、印有花菇图案的文创产品成了“网红伴手礼”。

这种“农业+文旅+电商”的融合模式,正释放“乘数效应”。从田间地头到“云端生长”,从单一种植到多元融合,老赵庄镇用一朵花菇“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