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了,整个社区到哪都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说起变化,“胡山哥”心里美滋滋的。“胡山哥”名叫胡明昌,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都龙镇茅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因为普通话不太标准,胡明昌自我介绍时,总被听成胡明山。后来,熟悉的人干脆就称他“胡山哥”。
一声“胡山哥”,是认可,更是信任。茅坪社区原为茅坪村,地处中越边境,2023年10月改为社区。10多年前,村里的人居环境很糟糕,留在人们印象里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粪成堆”。
都是穷惹的祸。“以前家里真是穷,好不容易说了个媳妇,跟着我吃了几天的苞谷(玉米)饭会哭着跑回娘家。那个时候真的觉得活得窝囊啊!媳妇都留不住。”胡明昌说,“不改变,茅坪的日子好不起来。”
2016年,胡明昌怀揣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成为了一名村干部。随后的几年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每一项工作胡明昌都兢兢业业。茅坪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胡明昌的能干、热心,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2021年,他被选为茅坪村党总支书记。“日子好了还能更好,收入高了还能更高。”胡明昌说,“还得接着干,不能松劲儿,要让茅坪彻底变个模样。”
2022年,省里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对茅坪村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胡明昌抓住机会,带着村里的干部就干了起来。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并不理想,还弄出了不少矛盾。胡明昌找到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有威望的老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包大揽干不好,要找对方法,让群众参与。这些建议一下子让我想通了。”胡明昌说。
接下来,胡明昌和村干部把手上有技术的、组织能力强的群众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形成了“1+N”的“绿美乡村”共建模式,“1”代表党建引领,“N”表示不同类别的服务组,如建筑施工服务组、水利水电服务组、电子商务服务组、跨境业务服务组等,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一招新,满盘活,茅坪村渐渐出现了绿美的样子。“用以前的方式干,村干部跑断腿、喊破嗓、操碎心,群众都动不起来,工作推进不了。即使干了,大家也都不怎么爱惜、爱护。”胡明昌说,“现在可不一样,村民自己修的花坛,别家牛屁股蹭一下都不行。”
如今的茅坪社区房屋俨然、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还建立起了“儿童之家”“一老一小”服务站,开办了“幸福食堂”“国门医院”“国门养老院”。胡明昌说:“这才是国门社区该有的样子。对面越南村子的人来到社区,很多都会问‘这是不是到马关县城了’。”
社区美了,又守着国门,慕名而来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茅坪社区也开始热闹起来,超市、旅馆、奶茶店、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胡明昌说:“现在的变化都成了我们的优势,村里的风景、石头砌成的老国门,还有国门故事都是社区的旅游资源。”
借着这些资源,胡明昌还带着大家伙儿大力发展边民贸易,成立了边民互助合作社,让人人都有事情做,个个都有钱赚。每逢周六,社区国门街中越两国的边民就会把日用品、美食小摊支起来,生意火得很。
吴迎春大姐的餐馆最多时一天接待了500位游客,胡金云、杨洪亮的牛汤锅更是让越南人恋恋不舍;越南咖啡来到茅坪也入乡随俗有了新的喝法……看着大家伙儿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胡明昌又谋划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他说:“现在靠边贸、国门街摊位卫生费,村里每年集体收入有20来万元。这还不够,得拓宽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