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社火坪村村医刘中红介绍“康安乡村”项目。
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藤编产业园,可爱的宠物猫窝、精致的文创收纳盒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项千年非遗还面临着“市场萎缩、手艺失传”的困境。
转机始于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2017年普服宽带落地,2022年5G信号覆盖,接着依托移动5G+千兆专线,汉中藤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开起了“匠人直播间”。随着藤编产品在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200余户编织户月均增收3000多元。
从数字化乡村治理到智慧农业再到5G直播助农,陕西省通过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让农村地区与城市共享数字发展成果。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实现了全省1.7万个行政村光纤及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超99.3%,年底前将实现所有行政村5G网络通达。
电信普遍服务所承载的民生实惠,早已超越陕西一隅,在大江南北的乡村落地生根。据了解,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之始,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村村通5G”的跨越式发展。正如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所说:“电信普遍服务让农村偏远地区广大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的便利,老百姓称赞这是‘指尖上的幸福’。”
8月底,“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西安与汉中,记者跟随5G建设的足迹,深入探访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药材种植迎来“数字革命”
在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连片的中药材苗在秋日的阳光下犹如绿色的波浪。“我负责的这一片种的是黄精,现在浇水只需按一下!”徐望镇草堂村三队的邓大姐一边操作系统一边告诉记者,“尽管还有很多智能功能我还在慢慢学,但比从前轻松多了。”
她所说的“一键浇水”背后,是园区与中国电信联合打造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通过部署在田间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采集站实时回传数据,再经由云端AI系统与作物生长模型精准匹配,实现对400多个大棚内微环境与出苗状况的实时监测与调控,显著提升了药材的品质与产量。
在汉中市山水之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展示厅内,记者看到巨大的电子屏幕正跳动着各项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精准显示的数据,正对徐望镇的中草药育苗基地进行着实时监控。
“如今灌溉时长减少40%,精度误差不超过±5%,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可视化系统,节省了60%的人力成本。”中国电信汉中分公司经开分局总经理吴峰补充道,平台还接入全国四大药材市场的实时价格信息,为订单农业提供决策支持,有效避免了盲目种植。
近年来,徐望镇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依托630余亩智慧园区和近千亩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从传统“靠天吃饭”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农业深刻转型。
山水之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铭介绍,如今,借助基站支持的虫情监测与环境感知系统,可精准指导水肥调控与病虫害防治,使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15%~20%,作物增产10%。在88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中心内,每年可产出2000万株优质种苗,年产值达1200万元,该基地也被评为“陕西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数字化变革不仅重塑了生产方式,更切实惠及当地农户。据了解,园区所有用工均来自周边村镇,农忙时每日雇用100至150人,人均月收入超过2800元,32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园区还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分红等机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至10万元的收益,形成了“技术推广—产业升级—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以通信基站为数字枢纽,徐望镇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从“依赖经验”到“依托数据”,数字科技正在激活这片土地的生产潜力。
葡萄园里的“5G直播间”
清晨六点半,秦岭北麓薄雾尚未散去,西安市鄠邑区城傅村的葡萄园里就热闹起来。城傅村党支部书记田鹏飞正举着手机穿行于葡萄架间,他将镜头对准一串挂满天然果霜、紫得发亮的葡萄,声音洪亮而热情:“这是我们现摘的葡萄,您看这果粉多自然,口感脆甜,品质绝对有保障!”弹幕涌来老粉丝的回应:“田书记这么早就上播啦!”“这串给我留着!”
回想起2008年刚上任时的艰难,田鹏飞感慨道:“以前村里葡萄‘种得出’却‘卖不出’,愁得很。”转机发生在2022年,电信普遍服务与基础设施升级,让村里的手机信号“升了格”。随后,陕西联通直播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带着直播设备走进了村委会,农产品销售也搭上“网络快车”,原来只能打电话的手机也能变成致富的“新农具”。
如今,在陕西联通直播产业研究院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下,城傅村村民们逐渐学会了拍视频、调镜头、设计直播话术。家家户户开设了自己的直播账号:猕猴桃藤蔓间藏着补光灯、西瓜地里立着三脚架,连老人也对着镜头展示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工艺。
此外,城傅村建起专业电子商务培训室和网络直播间,借助中国联通西安分公司打造的“数字乡村+通信合作社+直播+平安乡村”融合模式。曾经滞销的优质葡萄,如今能卖到80元一斤,周末单日销售额突破5万元已成常态。
作为西部首家直播科研联合体,陕西联通直播产业研究院通过“5G直播+数字乡村+通信合作社”模式,已组织开展1340余场培训,累计培训4.5万余人,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3.2亿元。
据了解,陕西省解决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需求的“惠民工程”,自2015年至今已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12.44亿元,带动企业投资超过40亿元。“目前,第11批203个基站建设正全面推进,预计2026年上半年正式开通,城乡数字鸿沟正一步步缩小。”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林栋说。
看今天的城傅村,农闲时节培训教室里座无虚席,村民们热烈讨论直播话术和运营技巧;农忙时节则开展“大比武”,比比谁的直播更受欢迎、谁家产品卖得最好。每当夜幕降临,千亩果园里闪烁的手机屏幕如散落在地上的星星,点亮了这个秦岭脚下的小村庄,搭着网络快车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云上”守护乡村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来到留坝县青桥驿镇社火坪村,村会议室里“智慧联防视频监控中心”大屏上,全村75处监控画面实时跳动——山林间的环保监测、村口的治安巡查、田间的地灾预警,都在这方寸屏幕上一目了然。“以前村里有事靠喊、靠跑,现在有了数字‘千里眼’,治理效率大不一样了!”青桥驿镇镇长陈晨指着大屏介绍,这一变化的基础离不开电信普遍化服务基站与千兆光网。
“社火坪村的基站建设可谓困难重重。”中国移动留坝分公司经理刘潇感慨道,“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道路崎岖、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在建设初期,不少设备只能靠骡马驮运,甚至依靠人力肩挑背扛,一步一步送上山。”他特别提到,社火坪村地形狭长,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在这种高风险区域科学布设监控点,不仅是一项通信工程,更成为守护村民安全的重要屏障。
陕西移动与当地政府合作,打造“智慧联防视频监控中心平台”,全镇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和气象变化,精准识别风险,实现“一键响应”应急指挥。“平台能一键发送短信,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户,还能视频通话,快速联系村民或村委会工作人员。”陈晨说。
“我们村住户分散,有31位高血压患者。以前我得每天骑车上门测血压或等他们来卫生室。现在,已为重点关注的9位村民配发了智能血压计,足不出户就能测量,数据自动上传。”在社火坪村卫生室,村医刘中红指着墙上的大屏说:“一旦血压数据超标,屏幕立即提醒,我便及时送药,非常方便。”
作为“康安乡村”示范点,社火坪村近两年在陕西移动的支持下,陆续配备智能血压计、手环等数智养老设备,通过5G物联网智慧血压仪动态采集村民健康数据,实现血压实时回传与异常自动告警,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效率。
除了硬件升级之外,数据管理与精准监测系统也日益完善,智慧养老水平迈上新台阶。刘中红补充道:“遇到村民受外伤,我还可以通过视频请县医院医生远程指导处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截至目前,陕西移动“平安乡村”项目已覆盖全省超95.8%的行政村,接入摄像头超过135万个,默默守护独居老人的日常安全。
当健康数据实时“跑”进云端,当智能设备默默守护独居老人,当AI系统敏锐预警洪涝与火灾——曾经闭塞的乡村,正在数字脉络中悄然复苏,生长出与时代同频的新生活,乡村振兴正通过一方屏幕、一串轻盈流动的数据,稳稳走进千家万户。
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