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牧原的生猪养殖场,记者看到堆肥厂房内一位工人正在传送带前将有机肥收拢成堆。
“我们养猪产生的粪尿经过固液分离后,固体堆为有机肥,出售给有机肥商户。液体部分经过厌氧发酵后存为沼液水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网设施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经过测土后浇灌到农户的田里,提高地力,为玉米、谷子(小米)等作物提供养分,帮助农户减少使用化肥。”牧原农艺师范明月介绍说。
在该养殖场的周边,不少种植户都在使用牧原提供的水肥。“以前碰上风调雨顺的时候,上足了化肥和鸡粪,一亩地也就产1100~1300斤,使用牧原水肥之后,亩产最低也有1800多斤。”敖汉旗种植户张金学笑着说,今年春天牧原还给周边种植户进行了管网改造,免费发放滴灌带,“把水肥闸一开,在树荫里乘凉,地就浇好了。”
张金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从2022年开始就不使用化肥了,借助牧原的水肥促进玉米生长。以前每亩地除了要100块钱的鸡粪做底肥,还要80斤的掺混肥和20斤尿素,光化肥每亩就要160块钱,现在不但省了这笔钱,还提高了产量。”
“这块以前是沙土地,种粮食根本长不好,产量特别低,只能种点荞麦,一年才能收300斤。用牧原水肥的第一年我就尝试种了谷子,当年亩产就有600多斤,经过几年的连续使用,土地越来越肥沃,今年产量保守估计能到1100斤。”敖汉旗种植户白俊杰说。
除了助力种植户增产,在内蒙古奈曼旗的牧原养殖场环保区,工作人员用水肥对120亩沙地进行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经过4年时间,解决了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如今这块地已经种上了玉米。
“向荒漠要良田,就要先治沙、固沙,平整土地后,前2~3年结合水肥先种植一些固沙植物,之后就可以种植玉米了,种植后首年产量可能也就600~800斤左右,随着每年不断施用水肥,产量逐年增长,第三年基本就能稳定在亩产1500斤以上了。”范明月说。
有了示范地块,当地不少农户也试着开垦沙地、荒地,施用水肥后种植农作物。
“过去这片沙地,草都不怎么长,啥都种不了,施用牧原水肥之后,我在这片沙地上种上了葵花,已经开始有收益了。”奈曼旗种植户赵文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