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四优”节水模式助力马铃薯高产丰收
2025-09-11 17:51:2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近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宏宇合作社的示范田里,随着最后一批土壤墒情传感器安装调试完成,一套集智能感知、精准灌溉和远程控制于一体的“四优”节水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内蒙古在马铃薯节水增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样板。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但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产量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聚焦农业节水增效,结合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在四子王旗示范基地率先推出“优化种植结构、优先水旱轮作、优创灌溉设施、优良保水技术”的“四优”节水模式,实现从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到工程节水、智能节水的系统创新。

该模式根据区域降水分布实施差异化策略。旱作区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提升集雨效率,补充灌溉区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灌溉效率提升至85%。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推广耐旱品种,为农户提供种薯补贴和技术培训。通过“水旱”二年轮作或“高耗水—低耗水—旱作”三年轮作,科学搭配各类作物,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绿肥还田等土壤健康管理措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试验显示次年作物灌溉需求减少10%~20%,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推广小流量滴灌带和微喷灌技术,配套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按需灌溉。渠道防渗处理减少输水损失,效率提升50%。创新“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机制,确保系统可持续运行。同时通过保水剂和有机肥改良土壤,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利用气象数据和AI模型预测灌溉时间,制定差异化灌溉方案,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宏宇合作社负责人李亚平表示:“新安装的智能系统就像给农田请来一位‘全方位管家’。EC传感器监测盐分,超低流量滴灌带如同为每株马铃薯定制‘专属水杯’,实现对水肥的精细控制。”

据统计,该模式推广后,亩均灌溉用水从300吨降至150吨以下,节水超50%;同时减肥20%、减药10%,减少面源污染,节约人工50%,亩成本降低300元以上。单产突破4吨/亩,亩效益超过1500元,真正实现了资源节约、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多重效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