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广东药科大学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及“三下乡”服务基层“双百行动”部署,发挥跨学院团队综合学科优势,由医药商学院联合中药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组建“香黄兴乡”突击队,深入老香黄非遗产业链各环节,开展“非遗有标,香黄兴香”主题实践。
在潮州市湘桥区官塘镇政府会议室内,该镇文旅办陈主任介绍,老香黄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镇里正打造“佛手果种植—老香黄加工—文化旅游”产业链,已通过组织学生研学、推广生态园提升老香黄非遗认知度,但产业做大做强需科技和人才支撑,期待高校专业力量助力。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实践旨在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解决老香黄产业的实际问题。座谈会上,双方围绕老香黄年份鉴定标准缺失、产品创新不足等瓶颈问题深入交流,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
在老香黄作坊,潮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钰淳展示了历经三十年的老香黄,介绍了传统工艺“九蒸九晒”,同时提及当前老香黄年份鉴定全凭老师傅眼力,缺乏科学标准。此外,当地企业将古法工艺与现代养生需求结合,开发出即食装、茶饮包等新产品,提升了佛手果种植户的收益。
团队走访下水门城楼旁的老字号中药铺及10余家市井店铺发现,老香黄作为日常养生饮品,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深受当地人喜爱,其作为药食同源的典范,承载潮州人千年健康智慧,但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有待提升。
在占地2000多亩的广东省佛手果文旅生态园,当地技术员向队员介绍,特定成熟期的佛手果芳香物质含量最高,是制作老香黄的最佳原料。团队成员顶着烈日,详细询问记录佛手果从开花到成熟的生长周期,为老香黄产业源头把控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期间,大学生们走遍官塘镇田间地头、作坊店铺,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整理数据。回到学校后,团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后续的精准帮扶方案。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引领下,各方将持续发力,推动老香黄产业带动当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