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为农业现代化筑牢人才支撑
2025-09-18 11:13:03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创造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改革发展经验,探索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近几年,潍坊市坚持人才兴农,引育30多万名人才融入广袤乡村,支撑现代农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潍坊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58.7亿元,位居山东省第一。实践表明,“三个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要义是创新,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人才支撑”,形成“人才聚、产业兴”的良好生态。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能级的主力军。近年来,潍坊市打造了一支由龙头企业家、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组成的人才队伍,成为“三个模式”创新实践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一是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农业企业家发挥着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融入大市场的引领作用。5000多位潍坊本土企业家依托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以“链主”身份打通全产业链——前端聚焦种业、农机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端拓展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后端布局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流通网络,打造完备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多家,在龙头牵引下,全市培育起蔬菜、畜禽、农机、花卉、玉米5个千亿级全产业链,以及粮食、种业、朗德鹅等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5+10+N”乡村富民产业矩阵加快壮大。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合作社带头人是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骨干力量。他们通过流转、托管、入股、订单等多种合作形式,有效整合分散资源,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由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由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潍坊先后开展“内提素质、外强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等,培育壮大2.3万名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队伍,有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6家,省级373家,均居全省第一位,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全国地市第一。三是提升家庭农场主队伍。家庭农场是掌握先进理念、技术、装备、生产方式的基本单元,其作用发挥的关键是带头人。潍坊以能力提升为支撑,大力实施家庭农场主素质提升计划,鼓励组建家庭农场联盟,搭建合作服务平台,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事、营销、金融、培训、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全市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134家,居全省第一位。

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近年来,潍坊积极落实人才新政“20条”等政策措施,构建“1+2+N”人才引育体系,努力让科技人才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6%,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

一是大力引进国内顶尖农业科学家。坚持紧盯前沿、全球视野,搭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引进19名科学家领衔的700多名全国顶尖科研人才,他们在承担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智慧农业设施装备等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培育出串收番茄、绿龙黄瓜等新品种16个,打破了一系列的国外技术垄断。二是大力培育本土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聚焦本土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先后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科技创新平台20多个、院士工作站36家、科技小院11个,培育出潍柴雷沃、山东菲达种业等一大批潍坊本土科技创新团队,涌现出本土科技领军人才超2300人。三是大力培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上,先后出台“青年人才集聚18条”等政策措施,在农业科技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试验示范等工作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先锋。

服务型人才成为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生力军。近年来,潍坊坚持引育用并重,将一大批服务型人才融入农林牧渔等各产业、全链条,带领70%以上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发展轨道。

一是生产服务型。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关键在于专业化、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人才。潍坊引进10万多名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的全方位服务,服务小农户119.5万户,蹚出了一条以大服务赋能大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技术服务型。潍坊农业的领先优势和硬核实力,不仅在于其发展水平高,更在于其可复制、可推广,这背后是4.5万名经验丰富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土专家”“田秀才”的支撑。他们长期服务在农业生产一线,向农民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这支队伍中有1万多名常年“走出去”,将设施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到全国27个省区,让全国一半以上的设施大棚拥有“潍坊元素”。依托国家农综区,更是在世界29个国家建立了262个种植园区,使潍坊农业技术在全球开花结果。三是市场服务型。农产品卖得好离不开市场服务人才的奋力开拓。近几年,农村电商人才异军突起,潍坊打造了寿光“农丰网”、峡山“姜窖网”、青州“地主网”等平台,全市6000多名“网红”主播将潍坊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餐桌,2024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264亿元。四是管理服务型。推行“党建引领、四社共建”“党支部+公司+联合社+农户”“党支部+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模式,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农户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让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焕发了时代生机,越来越多的村集体实现了年收入从零到十万、百万、过千万元的阶梯式跨越,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