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一片叶子里的“振兴密码”
2025-09-18 11:13:03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翻开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历史,每一页都浸润着茶香。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安化黑茶作为中华茶文明的活态传承,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作为“官茶”远销海外。

近几年来,安化县赓续千年茶脉,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为支撑,紧紧围绕以农为本建园宗旨,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举全域之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从2017年至2024年,全县茶园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7万吨增加到8.6万吨,综合产值由93.9亿元增加到268亿元,10万茶农因茶致富。“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背后,是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破解‘振兴密码’的不懈探索。”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说。

其中第一个“密码”就是坚持三轮驱动,不断培育壮大创新型市场主体,激活产业“强引擎”。”石录明介绍,产业园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构建起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双向协同”机制,打造以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枢纽、茶业协会为链接、安化黑茶集团为引擎的“三位一体”支撑平台,全面夯实标准建设、质量管控、价格规范、品鉴认证“四大基础”体系,稳步实施产品方便化、高端化、功能化、时尚化、标准化“五化”攻坚工程。坚持科技赋能,搭建起“院士领衔—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科创矩阵,行业累计申请专利300多项,开发速溶茶、茶护肤品等32类功能性茶饮、茶衍生品,推动茶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达到42%,技术转化效益达8.56亿元。坚持龙头引领,充分发挥理想华莱、白沙溪、中茶等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固链,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格局。

第二个“密码”是坚持集群发展,着力打造黑茶产业集群,筑牢产业“硬底盘”。全县依托产业园,叠加涉茶重点项目一体推进、协同发展,加速资源集聚,优化发展配置,做足要素保障,推动茶产业从单一农产品向百亿级融合型特色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园汇集黑茶加工企业70余家,引进领军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40多人,打造成集黑茶展示交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商务配套等于一体的中国黑茶交易中心,实现68%的产业集约化发展。“为加快推动‘茶旅文体康’深度融合,全县依托《天下茶道》舞台剧实景演艺、安化黑茶博物馆和产业园成果展示馆,积极构建‘可触可品可栖’文旅矩阵,形成‘茶园观光—非遗体验—康养度假’完整闭环,推动‘24小时健康茶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石录明说。目前,已培育国家级茶旅融合景区10处、国家认证精品茶旅线路2条。

第三个“密码”是坚持铸誉立标,精心塑造地域品牌,擦亮产业“金名片”。产业园以品质筑基、以文化润茶、以守护维信,推动标准先行,建立健全标准化茶园基地、高标准黑毛茶初制加工厂、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导制定国标8项、地标17项,发布中国·安化黑茶价格指数体系,配套建设安化黑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标准化。

安化黑茶的“百亿密码”,本质上就是“三茶统筹”理念的生动实践,就是以创新驱动跨越传统产业生命周期,以集群发展重塑县域经济生态,以品牌引领实现价值倍增。“政府擘画蓝图,企业涂画色彩,茶农挥毫泼墨,借产业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安化黑茶用集体智慧在新时代‘万里茶道’上奏响复兴强音,为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写出新答卷。”石录明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